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大全

1,一词多义大全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大全


2,什么是一词多义00:00 / 04:11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大全


3,一词多义中的可以是什么意思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的语言现象 。“可以”的一词多义:可以:表示可能或能够 。如:今天可以出去玩了 。表示有某种用途 。如:棉花可以织布,棉籽还可以榨油 。表示许可 。如:妈妈答应我可以到同学家里去玩 。犹言不坏;还好 。如:这次考试虽然不如上次的成绩,但也算可以 。.犹很,厉害 。如:他门门功课都是第一,实在厉害得可以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大全】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大全


4,为什么所有语言中都有一词多义现象一个词一个意思不好吗汉语一词多义现象还是普遍的,特别是在文言文中那就是一个“活”的字 。你想想看,历时五千年的汉字,在形体上、读音上、字义上肯定会发生一些变化,但在性质上是没有根本性变化的,这无疑给汉语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与魅力 。一词多义与汉字结构有关 。汉字构形,有“六书”之说,即有六种造字法: 画出来的象形字——如:日、伞、凸;用符号表义的指事字——如:本、末、刃,;两字并一字的会意字——如:困、囚、孬;型与声结合的形声字——如:和、景、忍;派生出来的转注字——如:考是老的转注字;同其音借其义的假借字——如请柬的柬,是在竹简写字的简的假借字 。一词多义与字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有关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走”,本义是跑,近古时代,走字才逐渐由跑步之义转变为行走之义 。引申义有离开、移动、走访、变化、趋势、泄露、打通关节等 。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千里走单骑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露马脚”一词,意思就是不小心暴露了想掩盖的不便公开或不光彩的事情 。当然“露马脚”的本义是有典故的,传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皇后马氏虽然长得不算怎么漂亮,但温柔端庄,是个才女,精明干练,美中不足的是长了一双没有缠过的大脚,自宋代以来就以小脚为美,当然皇后总是把自己的大脚用裙遮挡 。一次,大风将乘轿招摇过市的皇后的轿帘掀开,不小心让百姓就看见了硕大的“天脚”,“露马脚”因此而流传开来 。词的假借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 。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现象,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如在同音通假中借“公”为“功”,在双声通假中借“果”为“敢”,在迭韵通假中借“革”为“勒” 。汉字以其字、词、句神奇的表现力,承载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 。在每一个字、词的背后,都蕴藏着一段历史、一段趣说 。5,举的一词多义急 第一个 就是拿出来的意思第二个 就是估计第三个 进攻第四个 打着什么旗号a“举”的繁体字“举”①向上托;向上伸:举重|举手|举头望明月 。②行动;动作:举止|举动|壮举|一举两得 。③发起;兴起:举行|举办 。④提出:列举|举例|举一反三|不胜枚举 。⑤推选;推荐:选举|推举|举荐 。⑥全:举国上下|举世闻名 。b⒈抬起,向上托:~头 。~手 。~枪 。~案齐眉 。〈引〉①行动,动作:~动 。创~ 。一~成名 。②发起,兴办:~义 。~办工厂 。⒉提出:~例 。列~ 。⒊推选,推荐:推~ 。选~ 。⒋全:~国欢腾 。~世无双 。⒌揭发:检~ 。⒍①点火 。②生火做饭 。6,一词多义的词语有哪些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1、包袱:意思之一:用布包起来的衣物包裹 。意思之二:精神上的负担 。意思之三:相声的术语,包袱由相声演员经过思考之后,运用到相声表演之中 。包袱是逗笑观众的主要部分 。2、灯红酒绿:意思之一: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热闹的景象 。出自:老舍《鼓书艺人》十九:少数人过着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生活,对生活不满 。意思之二: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用此意时为贬义词) 。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玉生)侧着头想了一会,道:“灯红酒绿好吗?3、墨水:意思之一:一种含有色素或染料的液体,墨水被用于书写或绘画 。意思之二:人的文化、知识 。如果该解答对您有所帮助,您可以结束咨询,拜托您点击评价五颗小星星呢~十分感谢!如果有问题没解答可以留言或者再次咨询,我会竭尽全力帮助到您? ? ?更多9条7,急需郑伯克段于鄢的一字多义通假字古今异议词性活用和特1、通假字 ①寤生(寤=啎:逆,倒) ②佗邑是命(佗=他) ③谓之京城大叔(大=太:尊称) ④大都不过叁国之一(叁=三) ⑤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避) ⑥无庸,将自及(庸=用) ⑦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率) ⑧遂寘姜氏于城颍(寘=置) ⑨永锡尔类(锡=赐) 2.古今异义 请京,使居之(京:地名,今河南荥阳//京城) 可矣,厚将得众(厚:土地广大//薄) 3.词类活用 ①故名曰寤生(名:名词做动词,取名) ②今京不度(度:名词做动词,合乎法度) ③隧而相见(隧:名词做动词,挖地道) 4.一词多义 ①制 为之请制(名词,地名) 今京不度,非制也(名词,制度) ②庸 无庸,将自及(庸=用) 徒有虚名,乃庸才也(庸:平常,平凡) ③食 公赐之食(名词,食物) 食舍肉(动词,吃饭任务占坑8,开的一字多义开音: [kāi]字义 :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开启 。开诚布公 。分割:三十二开本 。通,使通:开导 。开窍 。使显露出来:开采(挖掘矿物) 。开发 。扩大、发展:开扩 。开拓 。发动或操纵:开动 。起始:开始 。开宗明义 。设置、建立:开创 。开国 。开设 。列举,写出:开单子 。开发票 。支付:开销 。开支 。沸腾,滚:开水 。举行:开会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开 。驾驶:开车舒畅:开心 开的基本字义◎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 。~化 。~诚布公 。◎ 分割:对~ 。三十二~本 。◎ 通,使通:~导 。~窍 。◎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 。~发 。◎ 扩大、发展:~扩 。~拓 。◎ 发动或操纵:~动 。◎ 起始:~始 。~宗明义 。◎ 设置、建立:~创 。~国 。~设 。◎ 列举,写出:~单子 。~发票 。◎ 支付:~销 。~支 。◎ 沸腾,滚:~水 。◎ 举行:~运动会 。◎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 驾驶:~车◎舒畅:~心在这里输入您的答案...9,鸿门宴中而的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所以: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且将要:若属皆且为所虏!况且、尚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6.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这:为之奈何?(代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结构助词)7.去距离:相去四十里.离去,离开:脱身独去.8.于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比:长于臣.在:复得见将军子此.9.因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10.为担任,做:使子婴为相.(动词)替,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介词)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介词)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动词)呢:何辞为?(句末语气词)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动词)——《鸿门宴》哙拜谢(感谢)——《鸿门宴》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鸿门宴》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形容词作名词)——《鸿门宴》②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鸿门宴》坐①项王、项伯东向坐(坐下,动词)——《鸿门宴》②因击沛公于坐(座位,名词)——《鸿门宴》以①具告以事(介词,把)——《鸿门宴》②籍何以至此(介词,凭)——《鸿门宴》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介词,拿)——《鸿门宴》④还军霸上,以待项王(表目的连词,来)——《鸿门宴》且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鸿门宴》②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鸿门宴》③且为之奈何(副词,况且)——《鸿门宴》于①长于臣(介词,比)——《鸿门宴》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对,向)——《鸿门宴》③樊哙覆其盾于地(介词,在)——《鸿门宴》 之①珍宝尽有之——音节助词,不译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③为之奈何——代词,指这件事④吾得兄事之——代词,指他⑤与之同命——代词,指沛公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结构助词,的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代词,指关中10,比 一词多义 比 bǐ 【动】 (会意 。从二匕,匕亦声 。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 。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 。《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 。”本义:并列;并排) 同本义〖benextornearto〗 比物四骊 。——《诗·小雅·六月》 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尔雅·释鸟》 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 。——《史记·天官书》 比其具 。——《周礼·世妇》 。注:“次也 。” 及献比禽 。——《周礼·田仆》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孟子·滕文公上》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战国策·燕策》 纳比笼中 。——《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比肩(肩碰肩,谓高矮差不多);比物(排比同类事物);比集(排比汇集);比缀(编排连缀) 连接,接近〖becloseto;benearto〗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 。——《史记·汲黯列传》 又如:比户(比家,比舍,比屋 。一家挨着一家;家家户户);比屋(隔壁);比里(邻里,乡里) 比较;考校,核对〖compare;contrast〗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楚辞·涉江》 又如:比量(比照);比类(比照旧例);比句(—gōu,核对检查簿籍);比次(考校);比并(相比);比势(较量武艺;比试);比迸(比武较量) 及,等到〖arrive〗 比至定陶,再破秦军 。——《史记·项羽本纪》 比拟〖drawananalogy;likento〗 。如:比象(比像 。比拟,象征);比傅(勉强类比并不能相比的事物);比尚(比配) 勾结;偏爱〖colludewith〗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立其子,不为比(偏爱) 。——《左传·襄公三年》 又如:朋比为奸;比周(勾结);比党(拉帮结派) 等同〖beequalto〗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又如:比伍(等同,匹敌);比伉(匹偶) 通“庀” 。具备〖possess;have〗 比乐官,展乐器 。——《周礼·大胥》 及祭祀,比其具 。——《周礼·世妇》 以敦比其事业 。——《荀子·荣辱》 官府限期办好公事〖setatimelimitfor〗 宰严限追比 。(追征 。县令严定期限,催促交纳 。)——《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比捕(限期捉拿人犯);比卯(旧时地方衙门中差役的名簿叫“卯簿” 。百姓有欠粮的,按卯簿派差役去催缴,如到期不缴,拘衙受刑叫“比卯”) 比 bǐ 【形】 接近;亲近〖intimate〗 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 。——《周礼·夏官》 又如:比近(亲近);比周(亲近);比昵(亲近);比善(和睦亲近);比日(近日;每日);比世(近世,近代);比辰(近时,近日);比者(近来);比岁(近年);比际(此时,这时) 密(与“稀”、“疏”相对)〖dense〗 比,密也 。——《说文》 其比如栉 。——《诗·周颂·良耜》 是与比周 。——《左传·文公十八年》 。注:“比,近也 。周密也 。” 又如:比甲(马甲) 和谐〖harmonous〗 声比则应 。——班固《汉书》 比 bǐ 【名】 比喻,比方〖metaphor〗 。如:比似(如同);比偶(排比对偶);比兴(比与兴);比讽(用“比”的方法讽喻) 比较两个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一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ratio〗 。如:三与五之比,等于五分之三 姓 比 bǐ 【副】 皆,都,同等地〖all〗 再战比胜 。——《战国策·齐策》 又如:比隆(同等兴盛);比行(并行) 连续,频频〖frequently〗 比投不释 。——《礼记·投壶》 间者数年比不登 。——《汉书·文帝纪》 比年日蚀 。——《汉书·张延寿传》 三人比坐事死 。——《汉书·公孙贺传》 地比震动 。——《汉书·翼奉传》 比三年日蚀 。——《汉书·外戚传》 始至之时,岁比不登 。(登:丰收)——苏轼《超然台记》 近来〖lately;recently〗 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 。——《吕氏春秋·先织》 比 bǐ 【介】 比起〖than〗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操比于袁绍 。——《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他比你高 为;替〖for〗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 。——《孟子·梁惠王上》 及,等到〖till〗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史记·陈涉世家》 比至南郡,而琮已降 。——《资治通鉴》 比去,以手阖门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11,伤仲永一词多义 者之于其 “之”1. 忽啼求之——代词,书写工具 。2. 借旁近与之——人称代词,他,仲永 。3. 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仲永写的诗 。4. 邑人奇之——代词,他,仲永 。5. 或以钱币乞之——代词,仲永的诗 。6. 余闻之也久——代词,仲永的事 。7. 于舅家见之——代词,他,仲永 。8. 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 。9. 受之天——代词,通悟 。10. 受之人——兼词,之于 。11.卒之为众人——助词,不译 。“于”1、环谒于邑人——介词,到 。2、于舅家见之——介词,在 。3、贤于材人远矣——介词,比 。4、受于人者不至——介词,被,引出动作的对象 。其: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伤仲永》文中的一词多义一、“之”1. 忽啼求之——代词,书写工具 。2. 借旁近与之——人称代词,他,仲永 。3. 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仲永写的诗 。4. 邑人奇之——代词,他,仲永 。5. 或以钱币乞之——代词,仲永的诗 。6. 余闻之也久——代词,仲永的事 。7. 于舅家见之——代词,他,仲永 。8. 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 。9. 受之天——代词,通悟 。10. 受之人——兼词,之于 。11.卒之为众人——助词,不译 。二、“于”1、环谒于邑人——介词,到 。2、于舅家见之——介词,在 。3、贤于材人远矣——介词,比 。4、受于人者不至——介词,被,引出动作的对象 。三、“自”1、并自为其名:自己2、还自扬州:从 。四、“闻”1、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2、不能称前时之闻 ——名词,名声五、“然”1、父利其然也 ——代词,这样2、泯然众人矣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之”1. 忽啼求之——代词,书写工具 。2. 借旁近与之——人称代词,他,仲永 。3. 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仲永写的诗 。4. 邑人奇之——代词,他,仲永 。5. 或以钱币乞之——代词,仲永的诗 。6. 余闻之也久——代词,仲永的事 。7. 于舅家见之——代词,他,仲永 。8. 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 。9. 受之天——代词,通悟 。10. 受之人——兼词,之于 。11.卒之为众人——助词,不译 。“于”1、环谒于邑人——介词,到 。2、于舅家见之——介词,在 。3、贤于材人远矣——介词,比 。4、受于人者不至——介词,被,引出动作的对象 。其: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之”1. 忽啼求之——代词,书写工具 。2. 借旁近与之——人称代词,他,仲永 。3.余闻之也久——代词,仲永的事 。4.不能称前时之闻——结构助词,的5.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于”1.环谒于邑人——介词,到2.于舅家见之——介词,在3.贤于材人远矣——介词,比4.受于人者不至——介词,从“其”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他的,指方仲永的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方仲永写的诗3.其受之天也——代词,他4.如此其贤也——代词,他的5.彼其受之天也——代词,他其: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于”1、环谒于邑人——介词,到 。2、于舅家见之——介词,在 。3、贤于材人远矣——介词,比 。4、受于人者不至——介词,被,引出动作的对象 。● 之◎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 。不速~客 。莫逆~交 。◎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 。等闲视~ 。◎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 往,到:“吾欲~南海”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者:……的教育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之”1. 忽啼求之——代词,书写工具 。2. 借旁近与之——人称代词,他,仲永 。3. 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仲永写的诗 。4. 邑人奇之——代词,他,仲永 。5. 或以钱币乞之——代词,仲永的诗 。6. 余闻之也久——代词,仲永的事 。7. 于舅家见之——代词,他,仲永 。8. 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 。9. 受之天——代词,通悟 。10. 受之人——兼词,之于 。11.卒之为众人——助词,不译 。“于”1、环谒于邑人——介词,到 。2、于舅家见之——介词,在 。3、贤于材人远矣——介词,比 。4、受于人者不至——介词,被,引出动作的对象 。其: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