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风俗是什么,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二 )


重阳节的风俗是什么,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4 , 重阳节有什么特别含义吗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 。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 , 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 , 而日月并应 , 俗嘉其名 , 以为宜于长久 , 故以享宴高会 。”(因此 , 重阳节被定为农历的九月九日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 , 金秋九月 , 天高气爽 , 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 。高和糕谐音 , 作为节日食品 , 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 , 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 , 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重阳节重阳日 , 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 , 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 , 节日举办菊花大会 , 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从三国魏晋以来 , 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在汉族古俗中 , 菊花象征长寿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 , 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入药 , 可制酒养身祛病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在这一天写的 。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 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 , 因为与“久久”同音 , 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 , 有长久长寿的含义 , 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 , 重阳佳节 , 寓意深远 , 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 , 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 , 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在民俗观念中 , 九九重阳 , 因为与“久久”同音 , 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20世纪80年代开始 , 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 , 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2006年5月20日 , 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 , 重阳节由来是什么重阳节的源头 , 可追溯到上古时期 。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 。不过在远古时期重阳节主要是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 。当时人们在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要祭天帝、祭祖 , 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 就是重阳节 , 而这也是重阳节的原始形式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 , 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的宴会发展来的 。拜神祭祖及求长寿、饮宴等 , 构成了重阳节的基本内容 , 这也是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 , 是中国传统节日 , 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 , “九九”两阳数相重 , 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 , 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 , 一元肇始 , 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 , 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 , 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 , 感恩敬老 。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 , 起始于上古 , 普及于西汉 , 鼎盛于唐代以后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 , 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 , 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 , 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 , 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 , 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这也就是重阳节的由来 ,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 , 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 , 有长久长寿的含意 , 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2006年5月20日 , 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6 , 重阳节为什么是老人节重阳节又叫九九重阳节 , 九九与久久谐音 , 且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 , 有长久长寿的含意 , 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 所以把这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 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 , 是汉族的传统节日 , 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 , 把“九”定为阳数 , 九月九日 , 日月并阳 , 两九相重 , 故而叫重阳 , 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 , 到了唐代 , 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 , 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历史演变春秋战国时期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重阳节的起源 , 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 。战国时代 , 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 , 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 。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 , 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 , 嫁与贫民为妻 。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 。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 , 每年九月初九日 , 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 , 以求长寿 。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三国时代“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 。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 , 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 , 而日月并应 , 俗嘉其名 , 以为宜于长久 , 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 , 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 , 而持醪靡由 , 空服九华 , 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 。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 。从此以后 , 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 , 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 , 《东京梦华录》中曾记载了当时北宋重阳的盛况 。《武林旧事》也记载有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 , 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代 , 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吃花糕 。九日重阳 , 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 。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清代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20世纪80年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 , 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法律明确 ,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7 , 九月九为什么叫重阳节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 , 把“九”定为阳数 , 九月九日 , 日月并阳 , 两九相重 , 故而叫重阳 , 也叫重九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 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 , 是汉族的传统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 , 到了唐代 , 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 , 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2006年5月20日 , 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12月28日 ,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 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 。重阳节民俗活动登高旅游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 , 金秋九月 , 天高气爽 , 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 , 《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在东晋时 , 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佳节 , 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 , 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 。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 , 祝他长寿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 , 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 。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 , 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 , 亦采菊酿酒之举 。直到明清 , 菊花酒仍然盛行 , 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 , 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佩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 , 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入药 , 可制酒养身祛病 。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茱萸香味浓 , 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 , 并能消积食 , 治寒热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 , 多灾多难 , 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簪菊花重阳节佩茱萸 , 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除了佩带茱萸 , 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唐代就已经如此 , 历代盛行 。清代 , 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 , “解除凶秽 , 以招吉祥” ,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宋代 , 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吃重阳糕重阳糕亦称“花糕” , 汉族重阳节食品 。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同 , 不过蒸糕要小一点 , 糕要薄一点 。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 , 发酵 , 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 。为了美观中吃 , 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 , 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 , 这样制成的重阳糕 , 香甜可口 。8 , 重阳节为什么叫老人节因为“九九”重阳与“久久”谐音 , 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 , 有长久长寿的含意 , 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 因此 ,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人节”、“敬老节” , 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 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 , 是汉族的传统节日 , 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 , 把“九”定为阳数 , 九月九日 , 日月并阳 , 两九相重 , 故而叫重阳 , 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 , 到了唐代 , 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 , 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历史演变春秋战国时期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重阳节的起源 , 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 。战国时代 , 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 , 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 。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 , 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 , 嫁与贫民为妻 。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 。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 , 每年九月初九日 , 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 , 以求长寿 。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三国时代“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 。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 , 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 , 而日月并应 , 俗嘉其名 , 以为宜于长久 , 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 , 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 , 而持醪靡由 , 空服九华 , 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 。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 。从此以后 , 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 , 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 , 《东京梦华录》中曾记载了当时北宋重阳的盛况 。《武林旧事》也记载有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 , 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代 , 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吃花糕 。九日重阳 , 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 。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清代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20世纪80年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 , 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法律明确 ,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9 , 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又称“踏秋” , 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 , 是中华民族民间的传统节日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 , 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 , 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 , 感恩敬老 。2012年12月28日 ,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节的习俗:金秋送爽 , 丹桂飘香 , 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 , 活动丰富 , 情趣盎然 , 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重阳节的风俗习惯1.赏菊bai及寓意菊花 , 又du叫黄花 , 属菊科 , 品种繁多 。我zhi国是菊花的故乡 , dao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 。暗暗淡淡紫 , 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 , 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 , 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 , 升君白玉堂 。——李商隐《菊花》2.登高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 , 即是登高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 , 没有统一规定 , 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佩茱萸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至南北朝最为盛行 , 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 , 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 , 称为“茱萸囊” , 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 , 有些地方 , 男子也佩带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4.放纸鹞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 , 换句话说 , 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 。纸鹞即现在的风筝 , 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 , 五代之前 , 北方习惯称“纸鸢” , 南方则多叫“鹞子” , 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 , 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5.饮菊酒重阳佳节 , 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 , 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6.吃重阳糕重阳的饮食之风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 。在北方 , 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糕与高谐音 , 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 , 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岁往月来 , 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 , 而日月并应 , 俗嘉其名 , 以为宜于长久 , 故以享宴高会 。”——各地重阳节习俗可能不大一样 , 北方人重阳插茱萸辟邪 , 喝菊花酒、吃重阳糕 , 登高赏秋 , 我们潮汕人重阳节还有吃五谷杂粮饭的习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