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传说-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俗话说:“吃亏是福 。”肯于吃亏的人,往往为人宽厚、懂得谦让、很少与人发生争执,这样的人能够得到他人的尊敬和信赖,从而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生之路会越走越宽 。而那些事事精明、处处算计、无所不争的人,也许能占得一时的便宜,久而久之,人们都会对他避而远之,人生之路必然越走越窄 。#家理聚焦#

六尺巷传说-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正所谓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那些情愿吃亏的人,最终吃不了亏;爱占便宜的人,最终占不了便宜 。孔子说:“君子无所争 。”老子也说:“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以吃亏是福、与人无争的态度为人处世,人生之路会顺畅很多《史记·周本纪》记载了一个故事:虞国人和芮国人因为一场官司不能裁决,来到周国请求帮忙 。他们刚进入周国境内,发现这里的耕夫都互相让出田界,民风谦让长者 。二人尚未见到西伯姬昌就已经惭愧不已,互相说:“我们的争夺,恰恰是周国百姓耻于去做的,我们又何必去找西伯裁决呢?去了也只是自取其辱罢了 。”于是,他们互相谦让着离开了周国 。在这个故事中,周国谦让不争的国风,不仅使周国社会和谐、国家安定,还感染了其他国家的人 。
自古以来,房屋、土地等不动产都是重要的财富,“寸土必争”常常是邻里纠纷的重要原因 。五代人杨玢的故居多被邻人侵占,子弟们欲诉诸官府 。杨玢写诗加以阻拦:“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 。试上含元殿基望,秋风秋草正离离 。”大意是,四邻侵占我们的房产就让他们侵占去吧,要想想当初尚未置办这些房产之时 。你们可以到唐代的含元殿的殿基上去望望,当年何等繁华富丽,如今只剩下秋风萧瑟、荒草无际 。
与这个故事相似,张英“六尺巷”的故事更为人所熟知 。张英是江南桐城人,历任翰林院编修、礼部侍郎、工部尚书等职,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张英官高位显,但为人忠厚廉俭、谦和礼让,信奉“终身让路,不失尺寸”的古语 。
有一年,张英在桐城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界的问题上发生了纠纷,双方互不相让,并将官司打到县衙 。张家人修书一封送到京城,希望张英能够出面干预 。张英收到书信后,立即批诗一首寄回:“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收到书信后豁然开朗,主动退让了三尺 。吴家人深受感动,也退让了三尺 。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 。张英失去的是三尺宅基地,换来的却是邻里和睦及千古流芳的美名 。

六尺巷传说-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张英晚年回乡后从来不以宰相自居,遇到担柴之人,便退立道旁,主动让路 。为了让良好的家风代代相传,张英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和感悟,撰写了一部家训——《聪训斋语》,内容涵盖一个人成长成才的方方面面 。关于“让”,张英写道:
【六尺巷传说-终身让路,不失尺寸】“自古只闻“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未闻“忍”与“让”,翻以酿后来之祸患也 。欲行忍让之道,先须从小事做起 。余曾署刑部事五十日,见天下大讼大狱,多从极小事起 。君子敬小慎微,凡事从小处了 。余行年五十余,生平未尝多受小人之侮,只有一善策:能转弯早耳 。每思天下事,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此生平得力之处 。凡事最不可想占便宜,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便宜者,天下人之所共争也 。我一人据之,则怨萃于我矣;我失便宜,则众怨消矣 。故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得便宜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