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篮球精灵,沉迷于精灵球内的世界,我是不是已经废了_( 三 )


内容工具成为社交平台的路径,是一条独木桥 。它的终点,是用户心智的转变 。
观察那些能够做起来的内容工具-社交平台,无论是五年前的微博,还是一年前的抖音,首先都要具备一个条件——必须在当时当刻,实现某种突破性的内容生产或呈现形式 。这种形式可以是140字,可以是强音乐节奏的短视频,也可以是阅后即焚的随性消息 。
有了突破性的形式,便有机会形成专属于自己的内容调性,让用户能够一眼辨认,“这是XXX做出来的” 。
上面一切步骤,是为了最终扭转用户心智铺路 。微信之父张小龙曾经在内部分享会上说,“一个产品只应该有一个主线功能”,用户心智中很难对一个产品容纳两个差异很大的定位 。
这个用户心智是什么呢?工具的心智,是“我能用这个东西做什么事”,社交的心智,则是“我能在这里,遇到什么样的人” 。再往下又可以细分成两类,第一类是,“我在这里,能遇到某些领域的人”,对于雪球来说,就是投资,对于虎扑来说,就是篮球足球;第二类是,“我在这里,能遇到什么气质的人” 。
美图转社交,想走哪一类?
“美”的标签,是美图的拖累
美是社交的刚需,甚至是部分人生活的刚需,这一点在医美行业的兴起中已不言自明 。
但美不一定是很好的社交发起点 。
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尽管有美妆和美颜,但大多数人依然是不美的 。这就导致基于美的社交,必定会让20%的人受追捧,而80%的人被冷遇 。
另一方面,就算荷尔蒙再旺盛的人,对社交的需求也一定是丰富且多样的,知乎的最大魅力就在于此,你在上面可以看到形形色色、各行各业、心性不同的人 。千篇一律是社交平台的末日,老铁们对《花花公子》月刊甘之如饴,如果变成日报,那就没人看了 。
每天看一本《Playboy》,你家是生产营养快线的?
现在的社交趋势,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反美”的,年轻一代的社交行为中,充斥着互黑、自嘲、丑照 。20年前画质水平的表情包,饱含信息量的朋友圈截图,都远比精修图片更具传播力 。
这就让“美的社交”,陷入了很尴尬的境地 。满足“看美”需求的话,千篇一律的美颜滤镜容易疲劳,根本撑不起用户使用时长和黏性;若是专注于满足“约美”,没法解决用户“加完微信就跑” 的行为,仍然和工具一样难以变现(不然陌陌为什么要做直播?) 。且不论是看还是约,以“美”为基础的平台,都很容易在红线边缘疯狂试探,这不,6月1号的时候国家网信办就因为“传播未成年人衣着暴露、性暗示等低俗不良信息”约谈美图,随后美拍在应用商店被强制下架30天 。
在新版美图秀秀的社交圈中也能看到,美图的社交产品在极力摆脱只有人美的固有印象,网红晒自己在内容中的比重不到一半,这样的产品规划似乎在向用户透露——这里不光只有美颜的网红,美的景色、美的建筑、美的事物都可以看到 。但这样模糊的定位,必将稀释美图秀秀长期形成的最强有力的品牌认知 。
并且——
做中国的Ins,美图真的有机会吗?
模仿INS,在中国已经没有机会
就算是Ins本s,如果现在放开限制,进中国恐怕也没什么机会 。
国内的社交平台实际上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
在最中心的,是微信和微博 。微信和微博是全量社交,即它们不需要标签,无论是上面的内容还是关系,也都没有明确的范围 。其中微信是去中心化的熟人社交,但现在熟人关系在逐渐泛化——微信好友中纯线上的、陌生人的比例越来越多 。微博最初是熟人和陌生人都有,随着近几年的媒体化,在向陌生人+中心化漂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