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2年襄州信访,七站八所( 三 )


这些工作人员虽然在编制上隶属于不同的部门,但他们由于处在农村这个特殊环境之中,在乡镇的工作并不是以业务工作为主,而是有乡镇统筹安排调度 。其中绝大多数人都作为驻村干部从事工作,涉及农村的所有工作都要做,工作名目繁多,任务相当繁重,在工作量来说有巨大压力 。工作中“五加二,白加黑”是常态加之上面各级各部门都要强调自己工作的重要性,都要求又快又好的得到落实,定期不定期的督查考核,各种否决、各种责任追究在对人的精神上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
2、工资待遇低 。从2015年月平均工资来看,除极个别工龄很长,职称很高的人有4000元以上外,绝大多数均在3000-4000元之间,年收入不足5万元,在现在物价水平下是比较低的,更有住房、教育医疗、人情消费上的压力,这样的经济收入水平显得非常紧张 。低收入在今天这个经济社会当中往往被人轻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
3、晋升空间小 。有部分人一辈子都是处于初级工的位置 。另外他们很难改变自己的工人身份,要想成为公务员非常之难,近年来这种处境有所改变,有的可以通过招考改变身份,但大部分人由于各种因素很难如愿 。晋升渠道依然较窄,空间较小 。4、思想状况不稳,人员流动性大 。由于工作压力大,待遇不高,乡镇又比较偏远,各方面环境条件较差,加上离家较远,有的还是外县人,与家人聚少离多,很多人安不下心,总是想方设法通过招考、跑关系借调等各种途径脱离这里的工作,一两年就离开了,有的甚至不到一年,几个月就走人了,实在没办法走的也因思想不稳并不能扎实工作,都在强制压力下应付,造成人员队伍的不稳定 。
5、个体素质参差不齐 。“七站八所”人员来源和进入渠道比较复杂,有以前从村干部选上来的,有从其他身份改制进入的,有从部队退伍回来的,有通过原来大中专毕业分工出来的,有通过招考录取进来的 。近些年上面采取逢进必考的方式选录人才,从年龄和文化程度上看还是比较合理的 。但是在具体工作和思想素质上的体现来考察,个体素质存在很大的差异 。
有的所学专业与农村工作并不对应,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没有用武之地;年轻的人特别是从小生活在城里的年轻人不熟悉农村,不懂农村工作,不会与农民群众打交道,有的缺乏吃苦精神,适应不了艰苦的生活条件和繁重的工作;年龄大的由于文化水平等因素,与现在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方法不适应;有的在思想素质上比较低,有的年龄偏大,成了老油条,工作积极性不高,消极怠工,不会自己心意甚至与乡镇党委叫板出难题,比较难管理;更有甚者作风不正,索拿卡要搞贪污,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