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真无线耳机,36氪新风向 | 走,做“AirPods”去!( 五 )


纵观电商渠道的评论、耳机相关的贴吧信息,低价产品的用户体验显然还很难达到及格线 。左右耳无法同时连接、使用几十分钟时间后自动断连、头部转动后蓝牙断连、信号不稳定、蓝牙通信距离不能超2米、耳机偏音、续航时间短、电池损耗快、售后服务差……等问题频频被吐槽 。
三、“营销为王”的“至暗时刻”正在到来
变量正在到来,明年国产TWS耳机基本可以达到当下AirPods 的使用体验,甚至更好 。对赛道上大量的公司尤其是初创公司来说,“营销为王”的时刻正在到来 。
乐观的市场前景之下,TWS耳机的方案正逐渐成熟 。2018年,行业基本形成了C(CSR高通)、B(BES恒玄)、A(Airoha络达)的“CBA”的格局,Realtek瑞昱、珠海杰理、珠海炬力等也已推出方案,据说MTK的方案也已在路上 。这意味着,困扰TWS耳机最多的蓝牙连接问题正在解决 。
工厂方面,除了为苹果AirPods代工的英业达和立讯精密,诸如富士康、1 More、科甲技术等也已经具备代工及生产能力 。今年华为发布的两款产品即来自于1 More代工 。除了疯米品牌,科甲技术也提供ODM/OPM服务 。
来自TWS耳机行业的多家公司预测,明年国产TWS耳机基本可以达到当下AirPods 的使用体验 。当达到及格线以上的产品不再是难题 。TWS耳机也将进入“营销为王”的阶段 。
成熟的消费品类,都是“流量的游戏”,成功者无不深谙“低成本获客”之道 。已有数十年历史的耳机行业亦是如此 。声音,主观性强,参数并不能替用户做出判断,品牌就意味着议价能力,而新品牌的建立,或依赖于大量且长久的营销投入,或依赖于长期低成本流量的加持,最终或靠“高客单价、高毛利”的盈利,或靠“薄利多销”掘金 。前者以近几年大红大紫的Beats为代表,后者则以收购A股上市公司共达电声的1 More为典型 。
Dr. Dre一手打造的Beats深谙营销制胜之道 。为了在众多知名老品牌中脱颖而出,Beats每年的营销费用占比超过25% 。热门电影、电视甚至MV中,那个鲜明的“b”字Logo,赚足眼球,赢得了不少普通人的心,也赢走了耳机销量第一的宝座 。
在国内创办5年左右的1MORE已辗转登录A股,在早期也是依赖小米的营销与渠道 。比如,早期1MORE可以做到即使生产价格在60元以上,售价也可以做到99元 。而在以往,耳机的销售价格是出厂价的至少3倍,多则几十倍 。持续的现金流与稳定的利润,也为其赢得了持续发展的窗口 。
过去5年,国内曾创办多家新耳机公司,最终几乎都没有完成自己早年的“品牌梦” 。赶上了2015年的“资本寒冬”,这些初创公司几乎都没有募集到足够多的资金,在产品上市后“高举高打” 。一家主打高端品牌音响的公司CEO告诉36氪,如果在2015年时能够持续融到更多资金,持续投入到营销中,公司和产品的发展要好于今天 。
而走“薄利多销”的模式,几乎又难打破“微笑曲线” 。在耳机行业的从业者看来,价格与销量的关系,就如同一条微笑曲线 。中国用户购买耳机呈现严重两级分化,或是20元以下,或是在800元以上,前者几乎全是“中国品牌”,后者几乎全是海外品牌 。当下,借助互联网 传播效率在提升,中国用户可以付费的单价在提升,但国产品牌依然以中低端为主 。这背后就意味着,虽然全球耳机基本全部产自中国,但中国厂商仅从中分到了极小的利润 。
(注:上图为耳机行业的微笑曲线)
四、走,做AirPods去!不,你得先有2000万美元
营销为王,对赛道上的玩家来说,意味着持续的资金投入,也预示着厮杀竞争也一触即发 。耳机行业有多红海,TWS耳机行业就将有多红海 。留给他们的时间窗口或只剩一代产品了,而2000万美元也已经成为新玩家的最低入场价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