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大全,小学初中必背文言文汇总( 二 )


39、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材:通“才” 。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
42、而游者皆暴日中 。(《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
44、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
45、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
47、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属:通“嘱” 。
48、馔酒食,持其赀去 。(《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
50、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
51、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
54、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
55、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信:通“伸” 。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
58、四支僵硬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
59、鸡栖于 (《君子于役》) :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 。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 。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