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合称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 三 )


直用天才众却瞋,应欺李杜久为尘 。
南荒不死中华老,别玉翻同西国人 。
因为杨凭生卒年不详,也不是特别著名的诗人,未有人考证他这首诗的具体创作年代,据唐德宗贞元四年(公元788年)杨凭还在世可以推知,这首诗将李白杜甫并称略早于韩愈的《荐士》 。所以今人张步云认为:“在一篇中最早并称李杜者则是大历间的杨凭 。……古今所谓李杜并称始于韩愈者,乃是一大谬误 。”
其实,杨凭也不是最早将李白和杜甫并称的人 。李杜称号,在杜甫生时就已出现 。晚年杜甫在《长沙送李十一衔》中谦虚地表达了他的不安:
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 。
远愧尚方曾赐履,竟非吾土倦登楼 。
久存胶漆应难并,一辱泥涂遂晚收 。
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 。
仇兆鳌在给杜甫作的注中说:“此诗,黄鹤编在大历五年 。西康州,即同谷县 。公以乾元二年(七五九)冬寓同谷,至大历五年(770),为十二秋 。” 据此可知这首诗是杜甫公元770年写的 。关于“李杜齐名真忝窃”一句,宋代的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说:“甫、白真一行辈,而杜公云‘李杜齐名真忝窃’,其忠厚如此 。”肯定了此处的“李杜”就是李白和杜甫 。据此可知,在公元770年,也就是杜甫去世的那一年,杜甫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有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的说法了 。李白死于公元762年,生前曾和杜甫有过交往,杜甫对李白推崇备至,仰慕很深,在《春日忆李白》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在《不见》中说“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在《赠李白》中说“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一生追忆酬赠李白的诗有15首之多,他是把李白当成偶像来看待的,所以在别人将他与李白并称“李杜”的时候私下里感到有一种“忝列”的惶恐 。就如初唐时候人们把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并称为“四杰”,杨炯听说了就对别人说:“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上》)再结合元稹《唐故工部员外杜君墓系铭并序》中“时人谓之李杜”的说法,很明显地看出,在杜甫生前已经有人将李白和杜甫并称为“李杜”的提法了,杜甫是听到了人们的说法,才会在自己的诗作中写下“李杜齐名真忝窃”之句 。

李白杜甫合称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李杜”称号并不一定指李白和杜甫 。宋洪迈《容斋随笔》指出,历史曾存在过四个“李杜”称号 。
《后汉书·李杜列传》中将李固和杜乔并称“李杜”,二人担任相国,守持正道,为梁冀所杀 。桓帝时,白马令李云,弘农五官掾杜众,为皇帝下廷尉死,此二人亦被称”李杜” 。《后汉书·党锢列传第五十七》还记载:“杜密字周甫,颍川阳城人也 。……桓帝征拜尚书令,迁河南尹,转太仆 。党事既起,免归本郡,与李膺俱坐,而名行相次,故时人亦称‘李杜’焉 。故而历史上的四大李杜即:李乔和杜固,李云和杜众,李膺和杜密,李白和杜甫 。
这种说法还不包括晚唐著名的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 。只不过因为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的名气太大,以致于盖过了其他并称“李杜”的人,在诗歌史上,“李杜”就毫无疑问成了李白和杜甫的专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