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合称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

前段时间给学生上课,讲到李白和杜甫,我就说历史上把李白和杜甫并称为“李杜” 。这个时候一个趴着睡觉的学生突然抬起头问:“谁说的?”我白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大家都知道的,初中老师都教过,你不知道吗?”他一下子就像霜打的茄子——焉儿了,爬下去继续睡觉 。
不过学生的这一问倒是引起了我的思考,对于一些大家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问题,究竟起源于什么时候呢?它总有它产生、发展的过程吧?于是我决定顺着历史发展的脉络,逆流而上,追根溯源,查一查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到底起源于何时何人 。

李白杜甫合称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


清代诗评家赵翼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详《论诗》绝句: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这是清代时候把李白杜甫并称“李杜”最著名的一首诗了 。诗的前两句以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万古流传而今已觉得不新鲜为例,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提倡在诗词创作上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沿袭守旧 。同为清朝的文艺评论家冯班在《钝吟老人杂录》中写道:“诗至贞元、长庆,古今一大变,李杜始重,元白学杜者也 。” 又云:“大历时,李杜诗格未行,至贞元、长庆始变,此亦文字一大关也 。”也是把李白杜甫并称“李杜”,并指出唐代大历年间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不曾流行,到了贞元、长庆年间,李白和杜甫才开始被人们重视,元稹和白居易都是学习杜甫的诗人 。

李白杜甫合称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


往前推,元代的张可久有一首散曲《双调·殿前欢·次酸斋韵二首(其一)》:
钓鱼台,十年不上野鸥猜 。白云来往青山在,对酒开怀 。欠伊周济世才,犯刘阮贪杯戒,还李杜吟诗债 。酸斋笑我,我笑酸斋 。
这里作者自我检讨,扪心自问,尽管长期寄身官场之中,却并无伊尹、周公那样的安邦济世之才;尽管喜欢饮酒,却又不如刘伶、阮籍那样忘情;尽管终生填词作曲,但那些“清词丽句”早被李白、杜甫用完了,自己仅能拾其牙慧、替其还”债”而已 。“还李杜吟诗债”可以看出作者对李白杜甫的推崇备至 。
再往前推,宋代的陆游有《读李杜诗》一首,在诗中陆游写到:
濯锦沧浪客,青莲澹荡人 。
才名塞天地,身世老风尘 。
士固难推挽,人谁不贱贫 。
明窗数编在,长与物华新 。
李白自号青莲居士,从诗中“青莲澹荡人”可知这首诗是读李白和杜甫诗集之后而作 。诗题“李杜”当是李白和杜甫的并称 。宋代的严羽在其著名的《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 。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少陵诗法如孙吴,太白诗法如李广 。李杜二人,如金翅擘海,香象渡河,下视郊岛辈,直虫吟草间耳!”李白字太白,杜甫字子美,所以毫无疑问,严羽此处的“李杜二公”当确指李白和杜甫 。严羽的《沧浪诗话》中多次将李白和杜甫并称为“李杜”,因篇幅所限,不一一列举 。
接着往前推,晚唐时候的李商隐和杜牧也有将李白和杜甫并称的诗作 。李商隐在《漫成五章(其二)》中写到:
李杜操持事略齐,三才万象共端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