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数码网,广州边度晒数码相最便?( 五 )


对于高昂的准入门槛,梁亚光认为:“想要完全对冲这些准入成本,单款销售量要达到一定量级以上才能盈利 。”但中国品牌在美国的知名度和口碑,又难能保证他们能达到这一数目 。
不过,这并不影响中国手机厂商对美国市场的追逐 。
相对于中国和印度市场,尽管这两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二大手机市场,而美国市场高达70%以上的市场份额(数据来源:凯度),都是中高端价位的产品 。相比在中国和印度市场的性价比策略,美国市场的高端品牌、高额利润,无不刺激着中国厂商的嗅觉 。
中国厂商探路20年
中国手机厂商开始美国市场之旅,还要回到20年前说起 。
1996年,“中华大战”(中兴和华为开始争夺国内市场)在即,中兴和华为几乎同时开启产品多元化的策略,然而,两家在产品结构上,至少有70%是重合的 。
1997年,奠定了中兴通讯的老董事长侯为贵将公司送上了A股,但当年总营收只有6.31亿元,与其相竞争的华为,营收早已超过了26亿元 。
在业务结构高度重合的情况下,中兴将目光放在了北美市场 。1998年,侯为贵远赴美国主持设立了三家美国研究所,分别位于新泽西、圣迭戈和硅谷 。这一举动被视为中国手机提前布局北美市场的开始 。
今天来看,相对于在国内市场的疲态表现,美国无疑成为中兴的富矿 。截至目前,中兴与包括AT&T、Verizon、Sprint、T-Mobile在内的美国所有运营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Counterpoint机构发布的2018Q1美国手机市场份额的报告显示,美国单季销量超过3870万部 。其中,中兴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美第4位(市场占比10%),排在它前面的分别是苹果(42%)、三星(22%)、LG(14%) 。
Francisco Bastos认为,中兴在美国的发展得益于一个非常明确的战略——ACW(美国,中国,全球),“在那里他们优先考虑美国甚至超过中国 。”
这也是前中兴终端CEO程立新始终贯彻的,在他负责北美市场时,曾这样评价美国市场对中兴的意义:“在美国不能够处于领先的地位,就不可能在电信行业占据领头羊的地位 。”
与中兴类似的还有酷派 。早些年,酷派借助中国运营商渠道,在国内手机市场风生水起 。其中,合约机、定制机是他们占领市场的一大利器,并一度进入国内手机市场前三 。在美国,他们依旧保持这样的“传统” 。
2011年,酷派就通过了美国市场的准入“门槛”,无论是和运营商合作还是自主品牌,酷派近年来均推出了相关的产品 。但从猎豹大数据今年4月份发出的一份监测数据来看,酷派仅占有0.58%的市场份额 。需要提醒的是,该数据仅采集了安卓端口的活跃数 。
此前负责酷派手机业务的杜金彪曾坦言,因为受资金影响,酷派曾不得不放弃一些运营商的招标 。2017年9月开始,资金已经不再是困扰酷派的主要问题 。他透露,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把美国市场做大,增强产品研发实力、竞争力、积极投标,争取更多的订单 。
第一要务保证美国产品的供应,这是杜金彪当时的工作重心 。2017年的最后一天,酷派CEO蒋超在美国发了一条微博:“2018,让我们在美利坚的土地上成长,让我们重新伟大,God bless America, God bless Coolpad 。”
在Francisco Bastos的观察中,这种方式确实为中国的手机品牌带来了生存空间 。“他们与各种运营商结成伙伴关系,但主要定位于廉价市场(低于200美元的价格),这使得通过MVNO(移动虚拟网络运营)的销售变得容易 。”Francisco Bastos认为,这种预付费低成本战略是成功的,他们在这个市场上获得了相当大的份额 。
相对于中兴在美国的“拼”劲儿,还有一些中国厂商则采取了较“巧”的方式进入美国——收购 。比较典型的就是TCL收购阿尔卡特、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的手机业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