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过年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到正月十五,也就是说,过年是从传统的过“小年”开始 。小年过后,家家户户准备年货,炒粉皮、结米糖、炸豆腐,以及购买鸡鸭鱼肉、香烛爆竹之类 。此外还少不了抽出时间来打扫庭院、擦拭门窗等 。
【客家人过年风俗有哪些】具体风俗:
客家人在除夕前一天,都会用大木甑蒸“岁(年)饭”,亦称“隔年饭” 。供奉祖先神祇时,“隔年饭”要插上12双筷子和12根大蒜(逢闰年要加一双筷子和一根大蒜),要烧纸钱,供桔子、柚子等,有的还要摆上几枚银元(取意有食有财) 。“隔年饭”要供奉数日,到了初三早晨,“隔年饭”要重新蒸过,全家人一起食用,取意“岁岁有余粮”,到初五“隔年饭”吃完后,才开始放新米下锅煮新饭,这种吃“隔年饭”的习俗,一直沿袭到现在 。到了除夕这一天,家家早早地贴上对联、年画,然后准备年夜饭 。年夜饭菜肴视各家经济情况而不同,一般都会有鱼肉鸡鸭等 。吃年夜饭,一般都有一道用地瓜粉加猪肉做成的菜肴,称之为“肉丸”,象征团圆之意 。其中最讲究的一道菜就是“年汤”,主要有猪肉、萝卜、肉丸和菇类 。吃年夜饭前要先做两件事:一是给长辈端上热气腾腾的“年汤”;二是焚香祭祀祖宗、燃放爆竹 。然后,一家人才团团圆圆吃年夜饭,这一餐一定要吃点饭,表示吃到了“年饭”,长了一岁 。饭后,年长者会为小孩包上吉利的 “压岁钱”,除夕才算过完 。
正月初一凌晨,男人们早早地便起来洗漱干净,然后点香烛、放爆竹,家家户户男女老幼互相拜年祝福 。新年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先人们称之为“三朝” 。之后,装上一盘粉皮、米糖、花生,这是一定要吃的,表示新的一年有“食禄” 。初一早餐,客家人习惯要吃“长寿面”,因为面条长象征长寿 。接着小孩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孩子糖果、桔子,有的还会给“红包”,旧称“挂颈” 。如今,过年增添了许多内容,封建陋习明显减少,人们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体育比赛,传统的节日有了新的色彩 。
推荐阅读
- 中秋节的来历及风俗
- 寒食节的习俗是什么
- 猫过年为什么吃素,为什么它们总惦记着吃猫草
- 清明节有什么风俗
- 临近过年做什么生意好,快过年做什么生意好
- 惊蛰的含义和风俗
- 乞巧节的来历和风俗
- 劳动节的来历和风俗
- 母亲节的由来和风俗
- 关于春节的传说来历 关于过年的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