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仅仅指M系列镜头和最后期款式的R镜头 。S镜头和SL镜头不好说 。Q系列和卡片机的镜头不入流 , 看不上 。请看下文吧第一部分 , 镜头对摄影系统的影响 。包含几下几个主要方面:1. 光学设计(与传感器的尺寸有重要的关系)2. 机械设计3. 加工和装配精度4. 对焦组件的性能2. 机械设计 (这里只节选第2部分)话接上期 , 如果我用最优秀的材料硬“堆”出来一个非常优秀的设计方案 , 比如85mm F1.4 APO ASPH 。
但是接下来工厂不一定会接我的单子 , 因为这些材料的加工条件可能太苛刻了 , 原料也不容易采购(一般来说是买不到的) 。接着还会面临一个问题 , 那就是这些材料的性能往往对温度的适应性很差 , 可以说稍微特殊一点光学玻璃都有这个问题 。只有K9 , BK7这一类玻璃才是比较稳定的 。您可以去阿里巴巴搜索一下 , BK7一大堆供应商 , 而FK01几乎是没有供货的 。
这里再来回味一下我上文说的:“光学设计的原则是:尽量用廉价的稳定的材料!”是多么由道理!我不买徕卡昂贵的50mm F0.95而选择MTF表现不怎么太优秀的50mm F2.5 。除了便宜 , 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吃不准50mm F0.95里面的材料 , 玻璃材料 , 在N年后的性能如何 。但愿不要像35mm F1.4 ASPH里面的复合非球面层那样出现问题 。
时间 , 会是证明一个镜头设计优劣的考官 。机械性能的重要性对光学设计而言 , 不言而喻 。所以接下来要说说被绝大多数人忽略的机械结构问题 。我曾经遇到一些朋友给我建议 , 为什么不设计一个绝对密封的镜头的呢?其实您看看上面的剖面图就会明白 , 镜头是不可能完全密封的 。用来固定玻璃的镜筒几乎是一层一层套合上去的 。要知道生活在地球上的人 , 动物 , 物体 , 都无法摆脱重力的影响 , 那么镜头也不列外 。
一个更大更重更长的镜头 , 一定会比一个更小更轻更短的镜头去承受更多的变形(因重力引起的镜筒弯折 , 不是镜筒本身弯折 , 而是一层一层套和的镜筒空隙之间的弯折 , 重力会让这些空隙向某个方向填满 , 而另一个方向间隙加大) 。一个优秀的设计团队一定会正视重力的问题 , 首先是设计上尽量减轻镜头的重量 。我可以非常负责的说 。因为传感器小 , 所以镜头就可以设计的比较小 。
如果由两组同等级别的镜头在N年后对比 , 小巧的M43镜头一定比全幅镜头的磨损小 。即使在全新状态下 , 也是M43镜头的品质好 。因为光轴可以保持在比较高的精确度上 。一个全新规格的定义 , 带来的往往是系统性的优势 。这点在镜头设计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不买徕卡昂贵的50mm F0.95而选择MTF表现不怎么太优秀的50mm F2.5 。
也是因为它相对比较轻 , 结构比较简单的道理 。除了重力的影响 , 我刚才也提到温度的影响 。这同样是光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现代软件上都有针对温度的模拟 。大家都知道徕卡传统的M型镜头只使用黄铜和锌合金来做镜头的材料 , 两者互相套合 , 目的就是尽量较少热胀冷缩对于镜筒的影响 。这点确实是传统镜头的结构设计占有很大优势 , 黄铜和锌合金不仅可以抵御温差的影响 , 而且也可以加工出最小的套合公差 。
镜筒需要转动和互相套合 , 所以间隙是必须要存在的 。而德国的机械加工优势在这方面确实是厉害一些 , 可以让镜筒获得最小的套合公差 。能加工出来也是服了 。为什么世界上只有日本掌握相机的生产技术?这个问题被网友讨论了无数遍 。我比较认同这样一个观点 。照相机技术不是有多高级 , 而是别人没有办法控制成本 。让卖的这么便宜的照相机还依旧能够赚钱 。
推荐阅读
- 徕卡和富士哪个色彩浓,哪个更适合新人小白
- 曝搭载徕卡影像小米12,11
- 徕卡m7编号,」徕卡的各种误解
- 莱卡相机和佳能哪个好,佳能相机和徕卡哪个好
- 传称华为与徕卡合作将结束,华为leica
- 徕卡21毫米和24毫米镜头哪个好,徕卡M相机好在哪里
- 徕卡数码相机报价及图片,佳能数码相机报价及图片
- 徕卡q2参数,规格参数已经曝光了
- m10r单机身,徕卡m10r价格
- a73转接徕卡,sony a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