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降价,近期硬盘价格上涨于学生开学有关吗

1,近期硬盘价格上涨于学生开学有关吗不一定的!价格的上涨跟很多因素有关的!不一定和学生上涨有关!先之前的内存的价格上涨 。也不是学生暑假到了!而是内存颗粒价格的升高而使的内存的价格升的很快!不过很快就回到原来的价格了!【硬盘降价,近期硬盘价格上涨于学生开学有关吗】

硬盘降价,近期硬盘价格上涨于学生开学有关吗


2,固态硬盘以后会降价吗固态硬盘以后会降价,固态硬盘现在应该在工厂大批量生产,其大小 有 128G , 256G ,512 G ,1 T , 2T。现在笔记本电脑都在大规模使用SSD(固态硬盘),大规模的应用,生产成本降低,SSD 的价格势必会降价 。电脑如果只能装一个硬盘选择256 SSD 比较好, 电脑如果只能装两个硬盘选择128 SSD (系统盘)较经济。
硬盘降价,近期硬盘价格上涨于学生开学有关吗


3,SSD固态硬盘继续降价机械硬盘地位是否不保固态硬盘和内存条经历了上半年一段时间的涨价之后,近两个月价格又出现大幅度的降低,很多大品牌的DDR4 8G内存都已经降到200元以下,而固态硬盘价格也明显开始回落,甚至不少1T容量的nvme固态都来到了700多元,可谓是进入了一个价格低估时期,也是入手的好时候 。为什么固态硬盘和内存双双降价?很大程度是因为供大于求,加上今年的市场经济本来就不景气,即使上游颗粒厂商人为控制产能也难以把价格稳住,也就是说以前控制价格的办法在今年不好用了 。而且从技术上来说,今年各大厂商的生产线都已经升级完毕,产能理论上都可以达到最高峰,加上市场竞争的激烈,对价格的降低也很有推动力 。闪存颗粒对技术要求比内存颗粒低一些,制造商也多,尤其是国内的长江存储加入进来,长期来看也会对SSD市场价格有所影响,三星和美光等国际大厂为了维持住市场占有率,未来可以预期价格还会继续下跌 。不过目前还不能说SSD降到最低点,如果需求不是很急迫的话,最好还是再等等比较好 。而内存这边,DRAM颗粒的技术要求要高得多,三星、美光、海力士三家占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国内紫光也只是刚刚能量产DDR4内存,价格也不能说很有竞争力,所以短时间内国产内存对全球内存价格影响仍然有限,这次降价更多还是受供求的影响,预计7月份还会继续跌下去 。固态硬盘和内存条经历了上半年一段时间的涨价之后,近两个月价格又出现大幅度的降低,很多大品牌的DDR4 8G内存都已经降到200元以下,而固态硬盘价格也明显开始回落,甚至不少1T容量的nvme固态都来到了700多元,可谓是进入了一个价格低估时期,也是入手的好时候 。为什么固态硬盘和内存双双降价?很大程度是因为供大于求,加上今年的市场经济本来就不景气,即使上游颗粒厂商人为控制产能也难以把价格稳住,也就是说以前控制价格的办法在今年不好用了 。而且从技术上来说,今年各大厂商的生产线都已经升级完毕,产能理论上都可以达到最高峰,加上市场竞争的激烈,对价格的降低也很有推动力 。闪存颗粒对技术要求比内存颗粒低一些,制造商也多,尤其是国内的长江存储加入进来,长期来看也会对SSD市场价格有所影响,三星和美光等国际大厂为了维持住市场占有率,未来可以预期价格还会继续下跌 。不过目前还不能说SSD降到最低点,如果需求不是很急迫的话,最好还是再等等比较好 。而内存这边,DRAM颗粒的技术要求要高得多,三星、美光、海力士三家占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国内紫光也只是刚刚能量产DDR4内存,价格也不能说很有竞争力,所以短时间内国产内存对全球内存价格影响仍然有限,这次降价更多还是受供求的影响,预计7月份还会继续跌下去 。固态硬盘和内存条经历了上半年一段时间的涨价之后,近两个月价格又出现大幅度的降低,很多大品牌的DDR4 8G内存都已经降到200元以下,而固态硬盘价格也明显开始回落,甚至不少1T容量的nvme固态都来到了700多元,可谓是进入了一个价格低估时期,也是入手的好时候 。为什么固态硬盘和内存双双降价?很大程度是因为供大于求,加上今年的市场经济本来就不景气,即使上游颗粒厂商人为控制产能也难以把价格稳住,也就是说以前控制价格的办法在今年不好用了 。而且从技术上来说,今年各大厂商的生产线都已经升级完毕,产能理论上都可以达到最高峰,加上市场竞争的激烈,对价格的降低也很有推动力 。闪存颗粒对技术要求比内存颗粒低一些,制造商也多,尤其是国内的长江存储加入进来,长期来看也会对SSD市场价格有所影响,三星和美光等国际大厂为了维持住市场占有率,未来可以预期价格还会继续下跌 。不过目前还不能说SSD降到最低点,如果需求不是很急迫的话,最好还是再等等比较好 。而内存这边,DRAM颗粒的技术要求要高得多,三星、美光、海力士三家占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国内紫光也只是刚刚能量产DDR4内存,价格也不能说很有竞争力,所以短时间内国产内存对全球内存价格影响仍然有限,这次降价更多还是受供求的影响,预计7月份还会继续跌下去 。不会 。经销商会拿着挖矿说事,不让它降价 。固态硬盘和内存条经历了上半年一段时间的涨价之后,近两个月价格又出现大幅度的降低,很多大品牌的DDR4 8G内存都已经降到200元以下,而固态硬盘价格也明显开始回落,甚至不少1T容量的nvme固态都来到了700多元,可谓是进入了一个价格低估时期,也是入手的好时候 。为什么固态硬盘和内存双双降价?很大程度是因为供大于求,加上今年的市场经济本来就不景气,即使上游颗粒厂商人为控制产能也难以把价格稳住,也就是说以前控制价格的办法在今年不好用了 。而且从技术上来说,今年各大厂商的生产线都已经升级完毕,产能理论上都可以达到最高峰,加上市场竞争的激烈,对价格的降低也很有推动力 。闪存颗粒对技术要求比内存颗粒低一些,制造商也多,尤其是国内的长江存储加入进来,长期来看也会对SSD市场价格有所影响,三星和美光等国际大厂为了维持住市场占有率,未来可以预期价格还会继续下跌 。不过目前还不能说SSD降到最低点,如果需求不是很急迫的话,最好还是再等等比较好 。而内存这边,DRAM颗粒的技术要求要高得多,三星、美光、海力士三家占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国内紫光也只是刚刚能量产DDR4内存,价格也不能说很有竞争力,所以短时间内国产内存对全球内存价格影响仍然有限,这次降价更多还是受供求的影响,预计7月份还会继续跌下去 。固态硬盘和内存条经历了上半年一段时间的涨价之后,近两个月价格又出现大幅度的降低,很多大品牌的DDR4 8G内存都已经降到200元以下,而固态硬盘价格也明显开始回落,甚至不少1T容量的nvme固态都来到了700多元,可谓是进入了一个价格低估时期,也是入手的好时候 。为什么固态硬盘和内存双双降价?很大程度是因为供大于求,加上今年的市场经济本来就不景气,即使上游颗粒厂商人为控制产能也难以把价格稳住,也就是说以前控制价格的办法在今年不好用了 。而且从技术上来说,今年各大厂商的生产线都已经升级完毕,产能理论上都可以达到最高峰,加上市场竞争的激烈,对价格的降低也很有推动力 。闪存颗粒对技术要求比内存颗粒低一些,制造商也多,尤其是国内的长江存储加入进来,长期来看也会对SSD市场价格有所影响,三星和美光等国际大厂为了维持住市场占有率,未来可以预期价格还会继续下跌 。不过目前还不能说SSD降到最低点,如果需求不是很急迫的话,最好还是再等等比较好 。而内存这边,DRAM颗粒的技术要求要高得多,三星、美光、海力士三家占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国内紫光也只是刚刚能量产DDR4内存,价格也不能说很有竞争力,所以短时间内国产内存对全球内存价格影响仍然有限,这次降价更多还是受供求的影响,预计7月份还会继续跌下去 。用认真的态度与专业的情怀倾注于存储,欢迎关注我,与我交流哦!回顾2017固态硬盘的核心的存储介质是NAND闪存 。所以,固态硬盘的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NAND闪存的价格变化 。我们援引一组"中国闪存市场"的一组数据,看一下NAND闪存价格的走势,如下图 。NAND闪存在去年上半年达到了顶峰,之后进入2017下半年之后,NAND闪存就开始慢慢回落 。另外,从百度指数中,我们输入关键词"固态硬盘价格",截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数据,也可以看到,大家在2017年上半年对固态硬盘的价格关注度很高,之后,对固态硬盘的价格关注度开始下降 。这也印证了那句话“经典”的名言:看涨不看跌!回顾20182017年固态硬盘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NAND闪存供不应求造成的 。而造成NAND闪存供不应求的原因,一是因为外资NAND闪存原厂(三星,英特尔,美光,东芝,海力士等)2D至3D制程转换良率不佳,二是因为国产长江存储32层3D NAND仍不能量产 。进入2018年,NAND闪存供不应求的局面将得到很大的改善 。目前市场上2D NAND份额越来越低,在2018年NAND闪存市场,主要还是要依靠3D NAND来支撑 。从外资原厂的3D NAND技术节点时间进程路线图中,我们可以到,在2018年,三星/海力士/东芝/美光/英特尔全部开始量产第二代3D NAND(64层/72层堆叠) 。与第一代3D NAND相比(32层/48层堆叠),单颗die的容量更大,也就是说,对于同一容量的固态硬盘,成本将进一步下降 。此外,外资原厂也开始研发QLC NAND闪存,NAND成本继续下探 。不过,在2018年应该还用不上QLC NAND的产品 。外资原厂三星/海力士/东芝等除了量产第二代3D NAND(64层/72层堆叠)以及研发QLC NAND之外,还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厂扩产,这将更大程度的缓解NAND闪存供不应求的局面 。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担当国产NAND闪存大旗的长江存储即将开始量产第一代32层3D NAND 。虽然与外资原厂还有很大的差距,但长江存储已经在努力赶上,我们也要给国产时间 。总的来说,2018年NAND闪存将不再是供不应求的局面,很有可能是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供大于求了 。2018年NAND闪存的价格势必会进一步下降,这样的话,固态硬盘的价格也将随之下降 。在下抛砖引玉,欢迎各位看官拍砖讨论哦,感谢!固态硬盘和内存条经历了上半年一段时间的涨价之后,近两个月价格又出现大幅度的降低,很多大品牌的DDR4 8G内存都已经降到200元以下,而固态硬盘价格也明显开始回落,甚至不少1T容量的nvme固态都来到了700多元,可谓是进入了一个价格低估时期,也是入手的好时候 。为什么固态硬盘和内存双双降价?很大程度是因为供大于求,加上今年的市场经济本来就不景气,即使上游颗粒厂商人为控制产能也难以把价格稳住,也就是说以前控制价格的办法在今年不好用了 。而且从技术上来说,今年各大厂商的生产线都已经升级完毕,产能理论上都可以达到最高峰,加上市场竞争的激烈,对价格的降低也很有推动力 。闪存颗粒对技术要求比内存颗粒低一些,制造商也多,尤其是国内的长江存储加入进来,长期来看也会对SSD市场价格有所影响,三星和美光等国际大厂为了维持住市场占有率,未来可以预期价格还会继续下跌 。不过目前还不能说SSD降到最低点,如果需求不是很急迫的话,最好还是再等等比较好 。而内存这边,DRAM颗粒的技术要求要高得多,三星、美光、海力士三家占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国内紫光也只是刚刚能量产DDR4内存,价格也不能说很有竞争力,所以短时间内国产内存对全球内存价格影响仍然有限,这次降价更多还是受供求的影响,预计7月份还会继续跌下去 。固态硬盘和内存条经历了上半年一段时间的涨价之后,近两个月价格又出现大幅度的降低,很多大品牌的DDR4 8G内存都已经降到200元以下,而固态硬盘价格也明显开始回落,甚至不少1T容量的nvme固态都来到了700多元,可谓是进入了一个价格低估时期,也是入手的好时候 。为什么固态硬盘和内存双双降价?很大程度是因为供大于求,加上今年的市场经济本来就不景气,即使上游颗粒厂商人为控制产能也难以把价格稳住,也就是说以前控制价格的办法在今年不好用了 。而且从技术上来说,今年各大厂商的生产线都已经升级完毕,产能理论上都可以达到最高峰,加上市场竞争的激烈,对价格的降低也很有推动力 。闪存颗粒对技术要求比内存颗粒低一些,制造商也多,尤其是国内的长江存储加入进来,长期来看也会对SSD市场价格有所影响,三星和美光等国际大厂为了维持住市场占有率,未来可以预期价格还会继续下跌 。不过目前还不能说SSD降到最低点,如果需求不是很急迫的话,最好还是再等等比较好 。而内存这边,DRAM颗粒的技术要求要高得多,三星、美光、海力士三家占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国内紫光也只是刚刚能量产DDR4内存,价格也不能说很有竞争力,所以短时间内国产内存对全球内存价格影响仍然有限,这次降价更多还是受供求的影响,预计7月份还会继续跌下去 。用认真的态度与专业的情怀倾注于存储,欢迎关注我,与我交流哦!回顾2017固态硬盘的核心的存储介质是NAND闪存 。所以,固态硬盘的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NAND闪存的价格变化 。我们援引一组"中国闪存市场"的一组数据,看一下NAND闪存价格的走势,如下图 。NAND闪存在去年上半年达到了顶峰,之后进入2017下半年之后,NAND闪存就开始慢慢回落 。另外,从百度指数中,我们输入关键词"固态硬盘价格",截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数据,也可以看到,大家在2017年上半年对固态硬盘的价格关注度很高,之后,对固态硬盘的价格关注度开始下降 。这也印证了那句话“经典”的名言:看涨不看跌!回顾20182017年固态硬盘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NAND闪存供不应求造成的 。而造成NAND闪存供不应求的原因,一是因为外资NAND闪存原厂(三星,英特尔,美光,东芝,海力士等)2D至3D制程转换良率不佳,二是因为国产长江存储32层3D NAND仍不能量产 。进入2018年,NAND闪存供不应求的局面将得到很大的改善 。目前市场上2D NAND份额越来越低,在2018年NAND闪存市场,主要还是要依靠3D NAND来支撑 。从外资原厂的3D NAND技术节点时间进程路线图中,我们可以到,在2018年,三星/海力士/东芝/美光/英特尔全部开始量产第二代3D NAND(64层/72层堆叠) 。与第一代3D NAND相比(32层/48层堆叠),单颗die的容量更大,也就是说,对于同一容量的固态硬盘,成本将进一步下降 。此外,外资原厂也开始研发QLC NAND闪存,NAND成本继续下探 。不过,在2018年应该还用不上QLC NAND的产品 。外资原厂三星/海力士/东芝等除了量产第二代3D NAND(64层/72层堆叠)以及研发QLC NAND之外,还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厂扩产,这将更大程度的缓解NAND闪存供不应求的局面 。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担当国产NAND闪存大旗的长江存储即将开始量产第一代32层3D NAND 。虽然与外资原厂还有很大的差距,但长江存储已经在努力赶上,我们也要给国产时间 。总的来说,2018年NAND闪存将不再是供不应求的局面,很有可能是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供大于求了 。2018年NAND闪存的价格势必会进一步下降,这样的话,固态硬盘的价格也将随之下降 。在下抛砖引玉,欢迎各位看官拍砖讨论哦,感谢!固态硬盘和内存条经历了上半年一段时间的涨价之后,近两个月价格又出现大幅度的降低,很多大品牌的DDR4 8G内存都已经降到200元以下,而固态硬盘价格也明显开始回落,甚至不少1T容量的nvme固态都来到了700多元,可谓是进入了一个价格低估时期,也是入手的好时候 。为什么固态硬盘和内存双双降价?很大程度是因为供大于求,加上今年的市场经济本来就不景气,即使上游颗粒厂商人为控制产能也难以把价格稳住,也就是说以前控制价格的办法在今年不好用了 。而且从技术上来说,今年各大厂商的生产线都已经升级完毕,产能理论上都可以达到最高峰,加上市场竞争的激烈,对价格的降低也很有推动力 。闪存颗粒对技术要求比内存颗粒低一些,制造商也多,尤其是国内的长江存储加入进来,长期来看也会对SSD市场价格有所影响,三星和美光等国际大厂为了维持住市场占有率,未来可以预期价格还会继续下跌 。不过目前还不能说SSD降到最低点,如果需求不是很急迫的话,最好还是再等等比较好 。而内存这边,DRAM颗粒的技术要求要高得多,三星、美光、海力士三家占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国内紫光也只是刚刚能量产DDR4内存,价格也不能说很有竞争力,所以短时间内国产内存对全球内存价格影响仍然有限,这次降价更多还是受供求的影响,预计7月份还会继续跌下去 。用认真的态度与专业的情怀倾注于存储,欢迎关注我,与我交流哦!回顾2017固态硬盘的核心的存储介质是NAND闪存 。所以,固态硬盘的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NAND闪存的价格变化 。我们援引一组"中国闪存市场"的一组数据,看一下NAND闪存价格的走势,如下图 。NAND闪存在去年上半年达到了顶峰,之后进入2017下半年之后,NAND闪存就开始慢慢回落 。另外,从百度指数中,我们输入关键词"固态硬盘价格",截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数据,也可以看到,大家在2017年上半年对固态硬盘的价格关注度很高,之后,对固态硬盘的价格关注度开始下降 。这也印证了那句话“经典”的名言:看涨不看跌!回顾20182017年固态硬盘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NAND闪存供不应求造成的 。而造成NAND闪存供不应求的原因,一是因为外资NAND闪存原厂(三星,英特尔,美光,东芝,海力士等)2D至3D制程转换良率不佳,二是因为国产长江存储32层3D NAND仍不能量产 。进入2018年,NAND闪存供不应求的局面将得到很大的改善 。目前市场上2D NAND份额越来越低,在2018年NAND闪存市场,主要还是要依靠3D NAND来支撑 。从外资原厂的3D NAND技术节点时间进程路线图中,我们可以到,在2018年,三星/海力士/东芝/美光/英特尔全部开始量产第二代3D NAND(64层/72层堆叠) 。与第一代3D NAND相比(32层/48层堆叠),单颗die的容量更大,也就是说,对于同一容量的固态硬盘,成本将进一步下降 。此外,外资原厂也开始研发QLC NAND闪存,NAND成本继续下探 。不过,在2018年应该还用不上QLC NAND的产品 。外资原厂三星/海力士/东芝等除了量产第二代3D NAND(64层/72层堆叠)以及研发QLC NAND之外,还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厂扩产,这将更大程度的缓解NAND闪存供不应求的局面 。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担当国产NAND闪存大旗的长江存储即将开始量产第一代32层3D NAND 。虽然与外资原厂还有很大的差距,但长江存储已经在努力赶上,我们也要给国产时间 。总的来说,2018年NAND闪存将不再是供不应求的局面,很有可能是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供大于求了 。2018年NAND闪存的价格势必会进一步下降,这样的话,固态硬盘的价格也将随之下降 。在下抛砖引玉,欢迎各位看官拍砖讨论哦,感谢!固态肯定越来越便宜,数码电子产品总体价格趋势就是一直跌的,因为技术在不断进步,不能拿医用电子产品来比 。固态硬盘和内存条经历了上半年一段时间的涨价之后,近两个月价格又出现大幅度的降低,很多大品牌的DDR4 8G内存都已经降到200元以下,而固态硬盘价格也明显开始回落,甚至不少1T容量的nvme固态都来到了700多元,可谓是进入了一个价格低估时期,也是入手的好时候 。为什么固态硬盘和内存双双降价?很大程度是因为供大于求,加上今年的市场经济本来就不景气,即使上游颗粒厂商人为控制产能也难以把价格稳住,也就是说以前控制价格的办法在今年不好用了 。而且从技术上来说,今年各大厂商的生产线都已经升级完毕,产能理论上都可以达到最高峰,加上市场竞争的激烈,对价格的降低也很有推动力 。闪存颗粒对技术要求比内存颗粒低一些,制造商也多,尤其是国内的长江存储加入进来,长期来看也会对SSD市场价格有所影响,三星和美光等国际大厂为了维持住市场占有率,未来可以预期价格还会继续下跌 。不过目前还不能说SSD降到最低点,如果需求不是很急迫的话,最好还是再等等比较好 。而内存这边,DRAM颗粒的技术要求要高得多,三星、美光、海力士三家占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国内紫光也只是刚刚能量产DDR4内存,价格也不能说很有竞争力,所以短时间内国产内存对全球内存价格影响仍然有限,这次降价更多还是受供求的影响,预计7月份还会继续跌下去 。用认真的态度与专业的情怀倾注于存储,欢迎关注我,与我交流哦!回顾2017固态硬盘的核心的存储介质是NAND闪存 。所以,固态硬盘的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NAND闪存的价格变化 。我们援引一组"中国闪存市场"的一组数据,看一下NAND闪存价格的走势,如下图 。NAND闪存在去年上半年达到了顶峰,之后进入2017下半年之后,NAND闪存就开始慢慢回落 。另外,从百度指数中,我们输入关键词"固态硬盘价格",截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数据,也可以看到,大家在2017年上半年对固态硬盘的价格关注度很高,之后,对固态硬盘的价格关注度开始下降 。这也印证了那句话“经典”的名言:看涨不看跌!回顾20182017年固态硬盘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NAND闪存供不应求造成的 。而造成NAND闪存供不应求的原因,一是因为外资NAND闪存原厂(三星,英特尔,美光,东芝,海力士等)2D至3D制程转换良率不佳,二是因为国产长江存储32层3D NAND仍不能量产 。进入2018年,NAND闪存供不应求的局面将得到很大的改善 。目前市场上2D NAND份额越来越低,在2018年NAND闪存市场,主要还是要依靠3D NAND来支撑 。从外资原厂的3D NAND技术节点时间进程路线图中,我们可以到,在2018年,三星/海力士/东芝/美光/英特尔全部开始量产第二代3D NAND(64层/72层堆叠) 。与第一代3D NAND相比(32层/48层堆叠),单颗die的容量更大,也就是说,对于同一容量的固态硬盘,成本将进一步下降 。此外,外资原厂也开始研发QLC NAND闪存,NAND成本继续下探 。不过,在2018年应该还用不上QLC NAND的产品 。外资原厂三星/海力士/东芝等除了量产第二代3D NAND(64层/72层堆叠)以及研发QLC NAND之外,还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厂扩产,这将更大程度的缓解NAND闪存供不应求的局面 。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担当国产NAND闪存大旗的长江存储即将开始量产第一代32层3D NAND 。虽然与外资原厂还有很大的差距,但长江存储已经在努力赶上,我们也要给国产时间 。总的来说,2018年NAND闪存将不再是供不应求的局面,很有可能是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供大于求了 。2018年NAND闪存的价格势必会进一步下降,这样的话,固态硬盘的价格也将随之下降 。在下抛砖引玉,欢迎各位看官拍砖讨论哦,感谢!固态肯定越来越便宜,数码电子产品总体价格趋势就是一直跌的,因为技术在不断进步,不能拿医用电子产品来比 。固态硬盘之前几乎是和内存、显卡两大件一起涨价的,涨价之前128GB容量的固态硬盘大概是在250元左右,240GB容量的价格是在400元左右,涨价以后价格几乎快翻了一倍,让许多攒机用户望而却步 。不过好在最近显卡和固态硬盘都已双双降价,比如小编前几天买了一块240GB的MLC颗粒英睿达固态硬盘只花了350元左右,比之前还要便宜了 。网友对固态硬盘的态度似乎总是说不降到1元1G不下手,但是现在光威等品牌的固态硬盘,几乎真的做到了1元1G了 。比如光威悍将系列,前几天480G的容量只要450元左右,价格确实非常便宜了 。所以想要入手固态硬盘的朋友,小编认为现在完全可以入手了,尽管还有再降的可能性,但是短期内应该不会跳水太多了,预计最多再便宜个二三十元了 。而且大家都知道固态硬盘这种东西特别怕生产厂商那边有个什么灾难,比如水灾火灾地震的,这种不可预料的情况一发生,那价格可是会飞速翻倍的 。所以趁着现在价格合适就赶紧入手吧 。最后有个小建议,大家买固态硬盘最好找保修时间长的,比如Intel和英睿达个别系列的保修时间长达5年,这可以说是非常靠谱了 。固态硬盘和内存条经历了上半年一段时间的涨价之后,近两个月价格又出现大幅度的降低,很多大品牌的DDR4 8G内存都已经降到200元以下,而固态硬盘价格也明显开始回落,甚至不少1T容量的nvme固态都来到了700多元,可谓是进入了一个价格低估时期,也是入手的好时候 。为什么固态硬盘和内存双双降价?很大程度是因为供大于求,加上今年的市场经济本来就不景气,即使上游颗粒厂商人为控制产能也难以把价格稳住,也就是说以前控制价格的办法在今年不好用了 。而且从技术上来说,今年各大厂商的生产线都已经升级完毕,产能理论上都可以达到最高峰,加上市场竞争的激烈,对价格的降低也很有推动力 。闪存颗粒对技术要求比内存颗粒低一些,制造商也多,尤其是国内的长江存储加入进来,长期来看也会对SSD市场价格有所影响,三星和美光等国际大厂为了维持住市场占有率,未来可以预期价格还会继续下跌 。不过目前还不能说SSD降到最低点,如果需求不是很急迫的话,最好还是再等等比较好 。而内存这边,DRAM颗粒的技术要求要高得多,三星、美光、海力士三家占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国内紫光也只是刚刚能量产DDR4内存,价格也不能说很有竞争力,所以短时间内国产内存对全球内存价格影响仍然有限,这次降价更多还是受供求的影响,预计7月份还会继续跌下去 。用认真的态度与专业的情怀倾注于存储,欢迎关注我,与我交流哦!回顾2017固态硬盘的核心的存储介质是NAND闪存 。所以,固态硬盘的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NAND闪存的价格变化 。我们援引一组"中国闪存市场"的一组数据,看一下NAND闪存价格的走势,如下图 。NAND闪存在去年上半年达到了顶峰,之后进入2017下半年之后,NAND闪存就开始慢慢回落 。另外,从百度指数中,我们输入关键词"固态硬盘价格",截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数据,也可以看到,大家在2017年上半年对固态硬盘的价格关注度很高,之后,对固态硬盘的价格关注度开始下降 。这也印证了那句话“经典”的名言:看涨不看跌!回顾20182017年固态硬盘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NAND闪存供不应求造成的 。而造成NAND闪存供不应求的原因,一是因为外资NAND闪存原厂(三星,英特尔,美光,东芝,海力士等)2D至3D制程转换良率不佳,二是因为国产长江存储32层3D NAND仍不能量产 。进入2018年,NAND闪存供不应求的局面将得到很大的改善 。目前市场上2D NAND份额越来越低,在2018年NAND闪存市场,主要还是要依靠3D NAND来支撑 。从外资原厂的3D NAND技术节点时间进程路线图中,我们可以到,在2018年,三星/海力士/东芝/美光/英特尔全部开始量产第二代3D NAND(64层/72层堆叠) 。与第一代3D NAND相比(32层/48层堆叠),单颗die的容量更大,也就是说,对于同一容量的固态硬盘,成本将进一步下降 。此外,外资原厂也开始研发QLC NAND闪存,NAND成本继续下探 。不过,在2018年应该还用不上QLC NAND的产品 。外资原厂三星/海力士/东芝等除了量产第二代3D NAND(64层/72层堆叠)以及研发QLC NAND之外,还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厂扩产,这将更大程度的缓解NAND闪存供不应求的局面 。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担当国产NAND闪存大旗的长江存储即将开始量产第一代32层3D NAND 。虽然与外资原厂还有很大的差距,但长江存储已经在努力赶上,我们也要给国产时间 。总的来说,2018年NAND闪存将不再是供不应求的局面,很有可能是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供大于求了 。2018年NAND闪存的价格势必会进一步下降,这样的话,固态硬盘的价格也将随之下降 。在下抛砖引玉,欢迎各位看官拍砖讨论哦,感谢!固态肯定越来越便宜,数码电子产品总体价格趋势就是一直跌的,因为技术在不断进步,不能拿医用电子产品来比 。固态硬盘之前几乎是和内存、显卡两大件一起涨价的,涨价之前128GB容量的固态硬盘大概是在250元左右,240GB容量的价格是在400元左右,涨价以后价格几乎快翻了一倍,让许多攒机用户望而却步 。不过好在最近显卡和固态硬盘都已双双降价,比如小编前几天买了一块240GB的MLC颗粒英睿达固态硬盘只花了350元左右,比之前还要便宜了 。网友对固态硬盘的态度似乎总是说不降到1元1G不下手,但是现在光威等品牌的固态硬盘,几乎真的做到了1元1G了 。比如光威悍将系列,前几天480G的容量只要450元左右,价格确实非常便宜了 。所以想要入手固态硬盘的朋友,小编认为现在完全可以入手了,尽管还有再降的可能性,但是短期内应该不会跳水太多了,预计最多再便宜个二三十元了 。而且大家都知道固态硬盘这种东西特别怕生产厂商那边有个什么灾难,比如水灾火灾地震的,这种不可预料的情况一发生,那价格可是会飞速翻倍的 。所以趁着现在价格合适就赶紧入手吧 。最后有个小建议,大家买固态硬盘最好找保修时间长的,比如Intel和英睿达个别系列的保修时间长达5年,这可以说是非常靠谱了 。两件事,一可靠性,磁盘序列的可以长期保存信息容易恢复,二SSD的存在断电数据丢失,寿命短,发热量相对较大 。二不会被淘汰,SSD永远赶不上的节奏,现在已经有10TB的,预计明后年希捷就能有20和30TB的上市了!问为什么要那么大,很简单20年前电脑内存还是64mb呢?现在普遍8GB了,发展下去随着5G和宽带的提速,所需要的容量也会越来越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