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安全讨论交流,如何确保部队安全讨论( 四 )


这支部队就类似于如今的北京卫戍区,专职负责北京城的安全防务工作 。丰台大营的最高职位是提督 。三. 步军营这一力量主要负责皇城的卫戍工作 。比较著名的有大家常听到的九门提督、统领衙门等 。九门提督有点像如今的北京市公安局长 。四. 热河大营熟悉清史的都知道,热河有皇帝的行宫,所以这里的驻军就是行宫保卫部队和京城外围卫戍力量 。
战争中如何避免第一指挥员被俘,被杀后,部队失去战斗力?
杜聿明严重吸取了廖耀湘第九兵团部被首先打掉后群龙无首的教训,自率部放弃徐州撤退开始,其“徐州剿总前进指挥所”就始终跟随第五军行动,这是他抗战时期就率领的老部队,也是南逃的30万蒋军中最精锐的部队 。由此看出,杜聿明把指挥部和个人的安全看得极重,以此保证对三个主力兵团的有效指挥 。在杜聿明担任第200师师长的时代,黄埔二期的邱清泉就是他的副师长,杜聿明升任军长后,邱清泉改任其麾下新编第22师师长,算是老长官和老部下 。
在徐蚌战场蒋军的七个兵团司令中,要属邱清泉最为跋扈和刺头,刘峙基本指挥不动他,调杜聿明担任“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所主任”,多多少少也有压服邱清泉以便顺畅指挥的意思 。所以刘峙很知趣,或者是也比较怕死,按说他才是徐蚌战场蒋军“第一指挥官”(指挥员那是我军专称),然而黄百韬兵团刚刚覆灭,他就带着剿总机关跑到了蚌埠,这还不算,又把原属李弥兵团的第99军调来“护驾” 。
如此杜聿明就成为了留在徐州的“第一指挥官”,兵权在握,刘峙只沦为了战场外的“技术指导” 。这么干后果也很严重,由于杜聿明的指挥部、剿总直属部队(光军官教导大队就有13个)都跟随第二兵团一起行动,所以李弥和孙元良都故意切断了与杜聿明的直接联络,各自闷头跑路 。撤至孟集时,杜聿明惊讶地发现,第十三兵团的第9军已经跟他的直属部队行军队列撞在了一起,而这个军本来是应该担负后卫掩护任务的 。
杜聿明勃然大怒,冲着军长黄淑叫喊:“你们为什么和指挥部走在一起?你们的司令官到底在哪里?谁叫你们提前撤退的?马上带部队回去占领原掩护阵地”!同时用第9军的电话联系上了李弥,质问他:“为什么不执行命令?为什么不和指挥部联系”?李弥一推六二五,说不知道指挥部在哪里,也没有接到任何命令 。在第一次决定突围后,同样切断与指挥部联系的还有第十六兵团司令孙元良,本来杜聿明已经临时改变主意决定固守,然而孙元良却单方面下令突围,结果该兵团迅速溃散,大部被歼,残部7000余人被杜聿明分编入邱清泉和李弥兵团,也就是说,被包围在陈官庄之后,蒋军实际只剩下第二和第十三两个兵团,第十六兵团已经不复存在 。
杜聿明并没有指定指挥官的顺位继承人选,因为没有必要,在陈官庄包围圈里的176000余名蒋军中,第二兵团至少拥有120000人以上(撤退途中略有损失,但补充了些孙元良的兵,又组织难民增建了独立旅),几乎占到总兵力的六成多 。一旦杜聿明这个“第一指挥官”出现意外,接掌指挥权的一定是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 。实际上在淮海战役后期,邱清泉依仗人多枪多,在某种意义上已经“绑架”了杜聿明,无论是接到停止跑路转身救黄维的“空中来信”,还是来回变卦的突围行动,杜聿明都不得不主要征求邱清泉的意见,这也是蒋军的顽疾:谁兵多谁就有话语权,至于指挥序列则是随意可以破坏的 。
甚至于在全速南撤的第一阶段,邱清泉为了救援被围的第五军第45师,固执地命令整个兵团停下来回援,杜聿明亦无可奈何 。而邱清泉倒是指定了第二兵团参谋长李汉萍少将为继任人,尽管是心腹,但他没有选择手下任何一名军长仍然非常奇怪,足见“邱疯子”在覆灭前已经惊慌失措了 。华野对陈官庄发动总攻后,1949年1月9日下午,杜聿明即率领少数随从,与邱清泉一起从指挥部、第二兵团部所在的陈官庄,跑到了两里之外的陈庄(注意不是陈官庄),因为这里是第五军的军部所在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