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北大学子谈如何学好初中数学观后感,基于数学史视角的初中数学教学思考( 四 )


作为学生或者曾经的学生,你是如何学好初中数学的?
我想给大家讲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的故事作为曾经的学生,我发现不管是初中数学也好,还是高中数学也罢,虽然数学成绩很好,但是我很遗憾的事情就是为了成绩而学习数学 。这里,我只想谈谈数学一些别的东西 。下面的文字对数学成绩的提高可能没有任何作用,但是却是一个卑微的已经毕业的学生对数学发自内心的看法 。为什么就不能去好好的享受数学?有这样的一个孩子,从小的时候就对课本那种所谓的“不考试”的趣味知识特别感兴趣 。
在我看来,读小学三、四年级喜欢探究老师课堂之外的数学知识,那个年纪的孩子我想没有什么功利的想法吧?(做选择题用或者是竞赛时候用)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想要探究数学知识,想必是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可是,他的老师告诉他的话是:这个问题啊,老师也没有看过,这个考试又不考,你看它干嘛?孩子的内心对老师十分的不满,不满的并不是考试考不考这个东西(在孩子的内心里,是没有把考试当作多重要的事,他们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而是老师拒绝了这个孩子想要探究问题的想法 。
不同于其他的孩子,老师说没用,早就不管了,这个孩子并没有放弃对这个问题的探究 。在怎么也想不明白的时候,他向他的父亲求助了 。虽然他的父亲只是有高中学历,但是,在他的儿时的印象中,无数次的解答他的疑惑 。就这样,10岁左右的他和父亲开心的交流着这个问题,最后,这个问题居然被解答出来了 。这时候大家一定好奇是什么问题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乘法网格法计算方法 。
在网络发展的今天,可能百度直接就可以搜到 。这个故事并没有结束,在孩子慢慢升学,考试的时候,每逢计算三位数乘三位数以上的结果时,孩子的草稿纸上就会画上几行几列的格子计算,又快又准确 。在孩子高考的时候,这个方法同样写在了他的高考数学的草稿纸上 。现在,这个孩子已经上了大学,每逢自己计算高位次乘法计算时,他的脑海中便涌现出小时候的自己撅着屁股,跪在凳子上和父亲讨论这个方法时的场景 。
或许大家已经猜到了,这个故事中的孩子就是我自己 。有人问我,你的数学成绩为啥那么好,解题为啥那么快?我只想说,我有着儿时耐心的父亲和我一起探究数学问题,我有着享受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我想说的是,数学并不是用来进行那些奇怪的总结,奇怪的概括 。他是一门有灵魂,有思想的学科,不是吗?在我的数学学习里,很多的数学专有名词我记不住,数学笔记本我没有 。
【听北大学子谈如何学好初中数学观后感,基于数学史视角的初中数学教学思考】但是,我可能对着一个椭圆胡乱连线,自己证明一些莫名其妙的定理,这件事,是我高三特别享受的去做的事情 。对我而言,做自己的证明远远比做题的证明有趣 。自己做证明时,我仿佛是一名数学家,在做着之前的人没有做的研究 。故事讲完了,经验也说完了 。希望你们在数学中找到自己,找到曾经的记忆 。本文无任何排版,是一篇发自内心的分享,若不美观,还望大家原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