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贞革新写了哪些古诗,昙花一现的革新运动( 二 )


他很庆幸在自己遭遇不幸的这二十多年来,还能给结交到白居易这样推心置腹的好朋友 。刘禹锡接着白居易的话,继续说道:白君啊,感谢你对我的理解 。我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破败的地方,虚度了二十三年的时间,人生能有几个二十三年呢?听到笛声,想起以前的朋友们,有的已经去世了,回到家乡已经成了一个外人,恍若隔世,物是人非之感顿生 。
但是有何办法呢?命不由人,我们应该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旧事物总是会被新事物所取代 。你看那沉船的旁边,有千艘帆船飞驰而过,那已经枯焦的老树前面,万木争春 。我已经老了,正如那沉船枯树,但是今天听了你为我吟唱的诗歌,我心里很感动,又燃起了振奋的精神 。来,我敬你一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况,虽然为二十三年以来屡遭贬谪的生活充满了惆怅和感叹,但是他却又显得风轻云淡,潇洒自如 。
既然命不由人,何必苦苦纠结于功名利禄呢?对于仕途的沉浮,刘禹锡没有抱怨,而是以豁达的胸襟,坦然接受了这一切 。河流不会因为一艘沉船就干涸,春天也不会因为一棵枯树而离开 。我们要尊重万事万物变化的规律,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接受变化的过程,没有必要计较于一时的得失,还是要收拾好心情,再次选择出发 。相对于白居易为刘禹锡鸣不平的诗歌,很显然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歌更上一层楼 。
唐代王叔文主持,柳宗元等参与的“永贞革新”失败的内幕是什么?
王朝通史之解析大唐永贞革新,在王叔文的领导下轰轰烈烈展开,共十人为革新领导集团,这场革新有一个独特之处:当朝皇帝支持 。但即便如此,革新依旧难逃失败的命运,而且革新集团将皇帝都赔了进去 。大唐盛世,从来没有一个宦官擅权且拿下实权皇帝的先例,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却以外造就了这种悲剧 。那么皇帝支持、权力在手、内部稳定的革新派,为什么会葬送了这场本可以使大唐振作的革新,其失败的内幕又有哪些呢?在王朝通史分析看来,失败的原因是多方位的,而关键原因有两点 。
01,决策失误,错失良机02,执行偏差,功亏一篑永贞革新的背景有两个,一是藩镇割据下的疲惫统治,二是宦官专权下的糜烂朝政 。这两点,也成为了革新的重要目标,但王叔文等人在战略决策过程当中,并没有考虑到轻重缓急 。他们一开始便全面入手斗宦官、节制藩镇,可谓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这种革新方式显然有漏 。宦官专权是此次革新的障碍,消除这一障碍又是革新之目的,然而一开始,革新派就出错了 。
宦官专权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宦官已成有首领、有核心、有势力范围的集团,牵一发便会动全身;二是宦官贴近皇帝,同时操纵者一定量的军队,关键的神策军便是其中之一 。故而按理说,革新应该先要表面上不动声色安抚住宦官势力,避免打草惊蛇 。逐渐摸索着瓦解其军权,瞅准时机一举拿下宦官头子,群龙无首的集团便不再是集团了 。
就这点而言,铲除其势力,才能为后续的革新奠定基础 。但在具体操纵过程中,“二王”却没有触动关键,反而对五坊使等宦官势力范围动手,进而打草惊蛇,导致革新失败 。终结宦官操持军政的现状,是革新的目标之一,事实证明革新派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但具体执行上却有漏 。革新派借皇帝的支持,在神策军中安排了两员统帅,想借此打压宦官在军中的势力 。
柳宗元的诗中既然写到“万径人踪灭”,为何又有“孤舟蓑笠翁”呢?
柳宗元的《江雪》诗中写到“万径人踪灭”,为何又有“孤舟蓑笠翁”呢?看整诗:《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答:此诗采用的是入声韵,铿锵有力,韵促味长 。主要是为了体现出一个“孤”字 。此诗之所以流传至今,而且深受广大诗词爱好者的欢迎和喜爱,其主要内涵就是:一个孤老头子,舍身世外,清新脱俗且寡欲,拥有独特纯净的心灵,体现出“孤独”也是一种美丽的境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