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的自叙传抒情小说有哪些,论郁达夫自叙传抒情小说( 二 )


上课的时候,他虽然坐在全班学生的中间,然而总觉得孤独得很 。下课后,同学们谈笑风生,个个都同春来的燕雀似的,在那里作乐;只有他一个人锁了愁眉,眉根好像被千钧的巨石锤住的样子,兀的不作一声 。他的神经过敏的内心感应,在自己和同学们之间设立了一道人为的屏障 。他也看到了种族歧视造成的后果:“他们都是日本人,他们对你当然是没有同情的,因为你想得他们的同情,所以你怨他们,这岂不是你自家的错误么?”通过内心分析,他得出了自己受冷遇的原因和自己幻想得日本同学同情的错误,从而在梦幻中醒来 。
他的多疑和主观感应使他成了一个神经质的人:“他的同学日本人在那里欢笑的时候,他总疑他们是在那里笑他,他就一霎时的红起脸来 。他们在那里谈笑的时候,若有偶然看他一眼的人,他又忽然红起脸来,以为他们在那里讲他 。”这是因为他在社会上处处失败,因此遇事未免小心谨慎,并且极度敏感,一有风吹草动,便疑心和自己有关 。
这是环境和他的性格造成的 。当然更主要的还是他的主观臆断的内心感应所致 。内心独白是心理分析的最重要一环,是主人公赤裸裸的自我思想的亮相 。在《沉沦》里它又表现为主人公的内心忏悔和自言自语 。由于他长期不和异性接触,所以偶尔在放学的路上,见到两个日本女学生,马上呼吸就紧缩起来,匆匆地跑回旅馆,激动得半天不能自已,不停地嘲笑自己的胆小:“你既然怕羞,何以又要后悔?……既要后悔,何以当时你又没有那样的胆量?不同她们去讲一句话……哦,coward,coward!(即“胆小鬼”)”他在深深的自责,这反映了他内心的复杂矛盾 。
人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一个渴慕接近异性而又不敢的异常懦弱可怜的人,一种不属于正常人的变态心理 。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主人公所处的几乎和女同学绝缘的“孤岛”式的荒僻环境 。这种环境对像他这样的处于青春年少、精力旺盛的人是沉重的打击 。所以主人公在他几百字长的日记里毫不掩饰自己对爱情强烈而执着的要求 。他甚至哭天喊地了:“苍天呀苍天,我并不要知识,我并不要名誉,我也不要那些无用的金钱……我只要一个能安慰我体谅我的心 。
一副白热的心肠!从这一副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从同情而来的爱情!”这是一个几乎处在和爱情隔绝地位上的孤苦伶仃的青年凄惨的呼喊,这对那些饱经了爱情磨难的人不能不为之动容,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省和同情 。这些心理描写是主人公思想感情最直接、最真实的纪录,是主人公直抒胸臆和大胆暴露自己的有机结合,它使感情的宣泄达到了一个高峰 。
上述的心理分析的三个方面,很好地表现了他由孤高——多疑——忧郁这一心理变化的过程 。第三,不重人物外部形象的精雕细刻,而重内在性格的发展 。这是指作家不注重人物肖像、对话、动作的描写,而注重性格的刻画和发展,不注重其他次要人物的塑造和陪衬作用,而注重主人公的独抒情感 。“他”既是主人公,又几乎是全篇活动着的唯一人物 。
虽然也出现了农夫、侍女、日本学生等人物,也不过是淡淡的三言两语,通过他的主观抒情和具体行动而一笔带过的 。因此《沉沦》也可说是主人公的性格发展史、“沉沦”史 。第四,不重语言的刻意锤炼,而重语言的流畅自然 。一般来说,现实主义的小说特别重视语言的精细准确,对个别的词句也反复推段,务使言简意赅 。而浪漫主义小说,常是随着作家的主观抒情一挥而就,更显得才气横溢 。
语言也奔放洒脱,朴实自然 。《沉沦》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个特点 。语言是构成作品这个“建筑物”的砖瓦,是作品风格形成的基础,是作家抒情状物的重要工具 。作家选择什么样的语育,取决于他的创作方法 。郁达夫由于是浪漫主义的作家,选择的就是能直抒胸臆的明朗坦率不拘一格的语言 。《沉沦》的语言还有绘画美和音乐美,这样就使语言更加流畅自然,鲜明生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