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语狮驼岭怎么加点,狮驼岭主流加点介绍


诗应该怎样写?
关于写诗,谈点自己的创作感受,抛砖引玉,共同进步 。诗是对心门的叩击 。敲诗者自己的心门,敲读者的心门 。怎么样才能有回应,唯有真情 。所以我觉得,诗头等重要的是真情,切忌无病呻吟 。没有刻骨的思念写不出"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没有万丈豪气写不出“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我写外婆的诗有一段"多年后有天三姐问我你还记不记得婆婆的样子我没回答我耳边老是那个声音哎呀孙孙”,很多朋友说看了很感动,其实写这段的时候,我泪流满面 。
心动是诗魂 。好句,或说诗意 。我认为是诗本 。一首好诗能被记得传诵的往往就是出彩的一两句 。这两句往往是需要精巧构思,也往往是偶得 。我写《放杯》其中两句"那年举杯春还早,放杯已是半城秋 。"来历是原大学校庆,看到同学发的照片有些感怀,放眼满城秋色,两句一下就涌上心头,其他的就简单了 。再说韵律 。首先说明,我的诗不是严格的律诗 。
古丝绸之路是怎么穿越葱岭的?
丝绸之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东汉时由都城洛阳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30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 。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 。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要道,早在文献记述丝绸之路之前2000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线路已经开通,但它不是为出口丝绸,而是为进口和田玉 。“丝绸之路”名称是德国学者的“发明”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 。
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 。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等 。
诗词中的平仄,和现代汉语拼音中四声是怎样对应和区分的?
其实已回答过类似的题目,既然邀到,现再详述一次 。诗词中的平仄,和现代汉语拼音中四声是怎样对应和区分?分为两种情况,就是对应普通话音的《中华新韵》体系和对应中古音的《平水韵》体系 。分述如下:一、普通话(中华新韵体系)第一声、第二声(上平和下平),均属平声 。第三声、第四声(上声和去声),均属仄声 。如果依《中华新韵》创作诗词,这样区分平仄便可以了 。
二、中古音(平水韵体系)中古音分为平、上、去、入四声,按非平则仄,平声就属于平声,其余上声、去声、入声均属仄声 。由于普通话中已没有入声(入声字已分派到现在的四声中),因此出现了部分今古音不同,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六种情况:1、中古音中的平声字基本上分到普通话的第一、二声中,平仄不变 。2、中古音中的上声字和去声字基本上仍为普通话的第上声和去声,平仄不变 。
3、中古音中的部份入声字分入普通话的上声和合去声中,音调改变,平仄不变 。4、中古音中的部份入声字分入普通话的上平和下平声中,音调改变,平仄也改变 。这部分的常用字也就只有几十个,(如:合、白、幅等)。也就是说,只要掌握了这些入声字,基本上和普通话区分平仄,没太大区别 。5、中古音有部份可平可仄的文字 。6、中古音中的小部份平声字,今读仄声,也有小部份仄声字今读平声,今人多作多声字怱略,能严谨细究当然更好,各举一例:今平古仄值,今音:zhí 平水韵:寘 例诗:清凉寺送王彦鲁(宋·王安石)空怀谁与论,梦境偶相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