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什么礼物比较好呢,七夕礼物送什么( 二 )


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 。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已忧思而死,二人遂神会于王氏宅中 。沉香从刘向赠沉香定名之情节来看沉香的历史渊源,人们很早就已将沉香视为珍贵之物 。到了明清,宫廷王室崇尚用沉香制成的笔筒、木瓶、觥杯等工艺精细的摆件,特别是小巧玲珑的雕件,捏在手上可以把玩,挂在身上可散香味,这种艺术品特别时尚 。
如鸳鸯暖手既可用于贵妇闺秀,又可用作夫妇、恋人之间爱情的信物 。许多皇帝与沉香还有一些小故事:乾隆沉香狮子喻意吉祥浪漫,背后还有一段乾隆皇帝的浪漫故事——据说这件国宝和有着传奇身世的香妃有关 。香妃来到中原后一直茶饭不思,闷闷不乐,直到看到集市上的舞狮表演,才嫣然一笑 。香妃的一颦一笑被暗中观察的乾隆看在心里,据说从此以后乾隆对狮子便情有独钟了,后宫中的许多摆件饰品都有狮子的影子可寻 。
粉粉盒,乃古代女子存放脂粉的化妆盒,是妇女闺房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 。中国妇女使用妆粉至少始于战国时期,唐宋时已非常流行 。古代和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是胭脂 。为方便妇女梳妆打扮,盛放化妆用的粉盒便应运而生 。化妆成为古代女性生活方式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粉盒也成为古代妇女装点美丽的必需品 。粉盒除了具有梳妆打扮的使用功能,还是古代才子佳人的定情信物、合卺的见证和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
耳坠我国女性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用各种耳饰打扮自己了 。最早的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 。《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盖古尚也 。”可知穿耳从三代时起至今不衰的时尚 。耳饰又分为耳丁、耳珰、耳环、耳坠等样式 。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闲情偶记?生容》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的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 。
他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唐代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中的“明珠”指代的就是耳环 。是否也因为这首诗让人觉得以耳环为信物透着悲情?荷包荷包是中国汉族传统服饰中,人们所随身佩带的一种装零星物品的小包 。荷包的造型有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也有桃形、如意形、石榴形等;荷包的图案有繁有简,花卉、鸟、兽、草虫、山水、人物以及吉祥语、诗词文字都有,装饰意味很浓 。
荷包上绣鸳鸯常用作定情之物,妻子送给丈夫佩戴,以示夫妻恩爱、永不分离的意思 。荷包上绣鸳鸯常用作定情之物,妻子送给丈夫佩戴,以示夫妻恩爱、永不分离的意思 。玉佩古人爱玉,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古语 。《古诗笺》中释说:“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 。”“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 。使“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 。
《诗经》中:“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一面殷殷地叮嘱女儿些私语,一面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 。簪搔头是簪的别称,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宠爱李夫人,有一次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搔头,搔头之名由此而来 。古时规定罪犯不许戴簪,就是后妃有过错也要退簪,因为簪还象征着尊严 。周宣王的姜后有一段“退簪劝政”的佳话:说的是周宣王一度沉溺安逸,荒疏了国政,明晓大义的姜后为了规劝丈夫勤政,就退去了发簪和耳坠长跪于永巷,表示自己有罪,周宣王知道王后的心意后感到羞愧,于是开始励精图治,开创了周王室的中兴局面 。
《鼓吹曲词?有所思》中写一个女子为远方的情人准备了一支玳瑁簪子,她用心地修饰这支簪子,加上双珠还觉不足,再加上玉饰,如此珍重,自是出于一往情深 。却不料“闻君有他心”,于是她把那簪子 “拉杂催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何苦这样做呢?还是从心头难以割舍的那份情意吧 。梳子玉梳当赠美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