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识别细胞结构上,microscopy( 二 )


他因发明单粒子冷冻电镜(cryo-electron microscopy)而闻名,此外他对细菌和真核生物的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弗兰克2006年入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美国国家科学院两院院士 。2014年获得本杰明·富兰克林生命科学奖 。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苏格兰分子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他是电子显微镜领域的开创者之一 。
1975年,他与Nigel Unwin通过电子显微镜研究膜蛋白、细菌视紫红质,并由此揭示出膜蛋白具有良好的机构,可以发生α-螺旋 。近年来,亨德森将注意力集中在单粒子电子显微镜上,即用冷冻电镜确定蛋白质的原子分辨率模型 。雅克·迪波什(Jacques Dubochet)Jacques Dubochet, 1942年生于瑞士,1973年博士毕业于日内瓦大学和瑞士巴塞尔大学,瑞士洛桑大学生物物理学荣誉教授 。
Dubochet 博士领导的小组开发出真正成熟可用的快速投入冷冻制样技术制作不形成冰晶体的玻璃态冰包埋样品,随着冷台技术的开发,冷冻电镜技术正式推广开来 。事实上,早在2015年《自然》杂志旗下子刊Nature Methods将冷冻电镜技术(cryo-EM)评为年度最受关注的技术,我们邀请了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博士后张凯系统介绍冷冻电镜发展,同时也对在这一领域做得非常出色的华人科学家程亦凡教授进行了专访 。
在数学和物理学领域中,中国有没有世界知名的大科学家?

在识别细胞结构上,microscopy


有的 。古代的就不提了(其实古代中国真没有多少科学家,在世界科学史上的地位也没有达到阿基米德、伽利略、牛顿这个级别的),只举几个当代的 。在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应该是杨振宁和李政道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因为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可以不守恒”,并被吴健雄的实验证实,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当时杨振35岁,李政道更是只有31岁,而且两人拿的都是中国护照 。
此外,杨振宁提出的“非阿贝尔规范场论”,是当代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的基础,往大里说可以说是整个物质世界理论的框架 。这是一项比宇称不守恒更加重要的成就,许多人认为值得再拿一次诺贝尔奖 。当然,这要看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心情了 。无论如何,杨振宁在全世界学物理的人心中,是只比爱因斯坦低一个级别的大牛人,在活着的物理学家中是最伟大的之一,——在许多人看来还没有之一 。
一件有趣的事是,许多其他国家的学生在听到杨振宁、李政道还活着时,会非常惊讶 。在他们的脑海里,这俩人是属于上古时代的大神(1957年!),应该早就见爱因斯坦去了,没想到居然还在活跃!陈省身和丘成桐的学术成就跟杨振宁、李政道是一个级别,不过因为是数学家,研究成果难以向群众解释,知名度只限于科技界 。而且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也降低了媒体的炒作程度 。
其实他们得到的沃尔夫奖、菲尔兹奖,在数学界就是最高的奖项 。杨振宁和陈省身在陈省身去世后,国际数学联盟(IMU)还特别设立了“陈省身奖(Chern Medal)”(国际数学界最高级别的终身成就奖) 。得到大奖的人不少,能以名字为一个大奖命名的人就少得多了!从这里,可以看出陈省身的学术地位和受人敬仰的程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