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上践行教学艺术,让课堂教学主阵地更坚实( 二 )


在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如何进行一节高效而不失趣味的课堂教学?

如何在课堂上践行教学艺术,让课堂教学主阵地更坚实


我是教初中语文的,题主问题中的三个条件“人数多”“高效”“有趣”要三结合,其中,“高效”是核心,“有趣”是途径 。我是怎样去做的?我将列举我实践的大量事例来回答 。一、“人数多”这个条件就是客观现实 。在没限制班上人数的时候,我们学校一般每个班都是70几个人 。语数外三科,一个老师两个班,一般有150人左右 。
现在限制了班级人数,一个班在50——55人之间 。我心中班级的理想人数是30人以内 。二、“高效”这个条件是核心,是要花狠功夫才能达成的 。语文学科历来就是少慢差费的,课堂效率低下早已是普遍现象 。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它是普遍的就是正常的,所以国家通过调整课标、调整课程、更新观念、培训老师,指导一线老师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一线老师也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去践行新课程理念,努力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我通过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在以下几方面努力探索过,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1.优化课堂提问 。我教学《老王》的时候,提一个主问题:老王为什么愧怍呢?在教学《社戏》的时候,就提一个主问题:那一夜的豆也不好吃,那一夜的戏也不好看,为什么作者在结尾却说,再也没有吃过那夜似的好豆,再也没看过那夜似的好戏了呢?我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就提一个主问题:百草园是童年鲁迅的乐园,表现在哪些地方?三味书屋就没有乐趣了吗?当学生围绕这些主问题去阅读、思考、探究、讨论时,就容易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效率就容易提高了 。
2.适时开展课堂讨论 。第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是上述的主问题 。因为围绕这些主问题还可以有许多的追问 。学生必须自己阅读课文后,提出许多小问题才能解决这些大问题 。在提出小问题,也就是说提出各种追问的时候,开展讨论就很有必要 。讨论的时候,一方面是参与的人比较多,另一方面是每个学生有观点的时候他有机会表达出来 。
当一节课有了思维的参与,这节课就活了起来,效率自然就高了 。第二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是那些值得争论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含义丰富的问题、答案不唯一的问题 。组织这样的讨论也是需要教师有慧心的 。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的父母菲利普夫妇真那么可恶吗?通过讨论得出来了新的结论:菲利普夫妇的行为,除了金钱至上、没有亲情外,也表现了小人物的悲哀 。
你看,主题的丰富性通过讨论就出来啦 。这属于思维层次的高效率,不是每天都可期的 。3.开展一定的活动 。我主要开展的是课堂小辩论和课本剧表演 。(1)课堂小辩论 。记得这学期上的第一篇古文《陈太丘与友期》,文章的结尾是:七岁的元方,因为父亲的朋友失信又无礼的行为而生气 。所以,当父亲的朋友明白自己的错误主动下车来拉元方的时候,元放头也不回地径直回屋了 。
当时我就组织了一个课堂小辩论:你认为元方的做法正确吗?全班同学参与辩论,分为同意和不同意两方 。一方站着,一方坐着,辩论非常的激烈,有理有据,观点鲜明,很出乎我的意料 。我相信:这样的课堂是高效率的 。以前教学《愚公移山》、《海鸥乔那坦》也是同样的辩论效果 。课堂小辩论是讨论的一种特殊形式 。(2)课本剧表演 。
一般是情节性比较强的文章,适合于课堂表演 。现代文中最好表演的是《我的叔叔于勒》 。表演得最多的是古文,如《蜀鄙二僧》《扁鹊见蔡桓公》《晏子使楚》《提辖拳打镇关西》《范进中举》等 。戏剧单元是天然的表演材料,当然不放过 。这样的课本剧表演不需要写剧本,就是翻译过后凭学生的理解自由发挥,允许添角色,参与率很高,往往一节课表演不完,学生要求还用一节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