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项羽怎么得,韩信被封大将军

东汉开始在大将军之上冠以称号,比如开国功臣景丹为骠骑大将军,有建威大将军、中军大将军等等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大将军,大将军立号而归 。汉朝以后:诏书任命汉末以后战乱频繁,将军号泛滥成了白菜,大将军也不再具备唯一性,东汉开创的冠号法被发扬光大,各种大将军如征西大将军、安东大将军横空出世,南北朝时侯景更是自封宇宙大将军 。
刘邦是怎么打败项羽的?

大将军项羽怎么得,韩信被封大将军


刘邦打败项羽是个系统的工程,不是一招一式或者一个点,能够让刘邦打败他的 。经过多方研究,其主要的原因其实有三个 。首先是政治上 。项羽表现的极端的政治不成熟 。无论从带兵打仗,还是重用人才,还是后勤补给,还是政治优势 。都表现出相当的弱智 。其次是性格上 。项羽临死的时候才30多岁,太年轻了,性格上还不沉稳,没有经过多年的磨练,太容易冲动,被人家所利用 。
古代拜大将军有哪些步骤?
大将军项羽怎么得,韩信被封大将军


简单来说,看时代 。大将军是我国古代常用的武将封号,始于战国,直至清朝,但不同的时期的大将军职权相差极大,有的只是高级武职后缀,有的却是军队最高统帅甚至军政一手抓,拜大将军的步骤也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汉朝以前:庄严隆重“将军”一词的意思就是统军者,春秋时期列国常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说明他们一军之帅的身份,并不是正式官名 。
到战国时期,秦赵燕等国把将军当成正式官名,并且出现了前将军、后将军、上将军这些职务,常以上将军为最高军事武官,比如白起就曾是秦国的上将军 。大将军在战国时期是不如上将军的,但这一情况在秦末出现了逆转,因为日后统一天下的汉国,将大将军定为最高军事武官,其核心事件就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在萧何的劝说下,刘邦决定拜韩信为大将军,他想把韩信叫过来给个大将军印就差不多了,可萧何觉得这样太无礼,为了表示对韩信的尊重,一定要按照礼数来,选个良辰吉时,事先斋戒,然后封坛拜将,这样才行 。
萧何本人不是儒生,这套规矩也不是他现创的,显然在此之前正式的拜将流程就是如此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而不是上将军,可能是因为项羽曾经当过上将军,而上将军的翻身,要等到隋唐了 。汉朝:使者送印西汉前期大将军并不常置,只在战时临时受封,战毕即除,韩信在垓下之战后被刘邦剥夺军权,封为楚王,显然已经卸任汉朝的大将军;七国之乱时,窦婴被任命为大将军,叛乱平定后即解除 。
到汉武帝时期,大将军这个称谓有了一点变化,虽然它仍然是将军的最高称谓,位在三公之上,但却跟最高的行政官职有了勾连,这源于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 。鉴于相权过大,汉武帝开始让自己身边的亲信参与决策,分享丞相的行政权 。这些人直接对皇帝负责,不需经过丞相,被称为中朝,而以丞相为首的百官则是外朝,朝政大权逐步由外朝转入中朝 。
一开始,中朝的首领是汉武帝的小舅子卫青,他的职务正是大将军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大将军,大将军立号而归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春,卫青率领三万骑兵进攻匈奴,大破匈奴右贤王部,俘虏小王十余人,匈奴人一万多,牲畜达千百万头 。得到捷报,汉武帝应该是欣喜若狂的,立刻派人加封卫青为大将军,这是对其战功的褒奖,不过于礼仪来说,已经简略得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