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打草”的牛吃草没有规律,这里吃一口,那里吃一下,犹如蜻蜓点水,显得三心二意,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是想着草深处走,而到了草深处有不好好地吃,农家认为这种连自己的肚子都无法吃饱的牛,壮不了,耕田时爱耍牛脾气,不好对付,且爱满地乱跑,毁人庄稼 。
好马不吃回头草,真的这样吗?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好马不吃回头草还真有这么回事,过去人不管是相马还是相牛,这是一个重要依据之一 。良骥吃草时有一个习性,喜欢按自己设定的吃草路线一路吃下去,而不东吃一口,西吃一下 。在农村有放过牛的人也有类似的经验 。只要把牛赶到大草坪里去吃草就不用担心了,它会沿着自己设定的路线埋头吃下去,直到吃饱为止,不会乱跑,因此,只要草坪的草足够,把牛放到草坪后,就能放心大胆地去做别的事 。
这就是好马好牛的习性 。记得小时候,村乡人买耕牛相牛时,先是把牛从牛栏里放出来,看看牛的嘴巴和牙齿,再绕着牛转圈,然后让牛去吃草,就是要观察牛是不是“打草”,所谓“打草”就是牛吃草的一种良好习惯,也就是说看牛吃草的吃相好不好 。“打草”的牛放到有草的地方,就会一路吃过去,心无旁骛 。这样的牛易长膘,农忙时吃草快,只有一会儿功夫就能吃饱了,不耽误犁田 。
而“不打草”的牛吃草没有规律,这里吃一口,那里吃一下,犹如蜻蜓点水,显得三心二意,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是想着草深处走,而到了草深处有不好好地吃,农家认为这种连自己的肚子都无法吃饱的牛,壮不了,耕田时爱耍牛脾气,不好对付,且还爱满地乱跑,毁人庄稼 。过去人们对好马好牛的判定标准,一般既指马牛的长相和模样、脚力、力气,同时也要它们好驯服,听话 。
马牛“打草”就成了考察马牛优劣的一种关键指标之一,好马不吃回头草就是经验之谈 。马牛吃草是这个道理,世间之人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 。中国民间有一句古俗话:“百艺百穷 。”这句话简颠覆了当代人的世界观,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人都强调能干的人都是多才多艺的人 。君不见,现在的家长在培养还孩子时,恨不很把世界上所有艺术技能都学到手,把所有的课程都学好,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全才,于是让孩子满城市地跑,去学各种各样兴趣班,这是一种多么不现实的思法 。
古人所谓“百艺百穷”是一种自知之明,一种非常实在的说法 。人学了上百种技艺,如无一种精通,貌似你什么都懂,多才多艺,什么都能做,但学的都是三脚猫的技术,没有一种可以真正的行家里手相比的技术,也没有一种可赖以为生的技术,所以才“艺多人穷” 。而那些一生只学一两种,甚至只学一种技艺的人,他们倒可以凭借自己精湛的手艺养家糊口,有的还因此发家致富 。
我记得有一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生一世只做一件事的人就是专家 。笔者非常赞成这个观点 。以上说的是好马不吃回头草的本意,下面再来辨析一下这句话的引申意义 。好马不吃回头草的引申意义是用来比喻有作为的人不走回头路 。也有的解释为比喻有志气的人立志别图,即使遭受挫折,也决不走回头路 。想起这种与本意离题万里的解释也真是醉了 。
民间的一种相马技术被古代那些不事稼穑、不事放牧的书呆子们想当然地曲解了,还振振有词,以壮其胆 。然而,久而久之,雪里藏不住石头,纸里包不住火,谎言终究是谎言 。古人也知道对这句话的比喻有点牵强附会 。例如,古代的举人与那些连举人都中不了的秀才相比是有作为的人吧,他们进京参加会试的总有一些要落榜的,落榜后三年后他们又重新参加会试,按好马不吃回头草的“理论”他们不应再去考了,这是在吃“回头草”呀,但绝大多数落榜人员还是要参加会试 。
推荐阅读
- 枣庄2015平均房价,枣庄一个四线城市
- 3.2.1系统电量太鬼畜了
- 这些成语原来出自《庄子》,东施效颦反应了庄子什么思想
- 原来公猫这么可怕,公猫的尿为什么骚
- 原来雪纳瑞的这些行为,雪纳瑞为什么坐着便便
- 我不是黑锤子 只是想讨论下
- 原来德国牧羊犬这么可怕,德国牧羊犬多少钱一个
- 图片大爆炸原来是截图来炸的
- 锤子不要让我不爱你!
- 滴滴车主怎么样,说说是怎么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