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草书怎么写,怎么写戏剧评论

批评性评论要写得“成功”,亦无固定模式可循 。在此,仅以个人对写好批评性评论的理解,从五个方面作一回答 。批评性评论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如此拿捏,一篇批评性评论恐可称“成功” 。批评性评论文章要有清晰的逻辑线条 。方法得当能使批评性评论有血有肉,具有说服力 。
怎样评价戏曲称为国粹?

戏剧草书怎么写,怎么写戏剧评论


【戏剧草书怎么写,怎么写戏剧评论】戏曲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从先秦歌舞和古优发展到汉至隋的百戏,在迈入唐代以后,又形成一种新型的表演模式——弄参军 。弄参军得名于表演角色,“参军”属于官职名称,是当时的芝麻小官;“弄”是古代百戏乐舞中角色扮演或节目表演的代称,如汉代百戏有“弄丸”,唐代有“弄参军”、“弄兰陵王”等 。弄参军将两者结合,成为唐代戏曲的专有名称 。
关于弄参军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说法 。《太平御览》引用《赵书》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周延投靠后赵石勒的军队,做了一个参军 。虽然官位很小,只是一个馆陶令,但他却私下截流官府丝绸、绢布数百匹 。后来周延的行径被人告发,但石勒八次集会都没有定罪于他 。不过每次都会让俳优戴上头巾,穿上黄绢单衣进行表演,表演中会有一人问:“你是什么官,为什么在我们中间?”一人回答:“我本来是馆陶令……”一旁又有声音说:“当官不为百姓不为社稷,中饱私囊,才沦落到这般地步 。
”这种表演自然反响很大,多有传播,后来竟成一种戏剧表演形态,称“参军戏”,以致后来唐、宋的参军一职被人看低,再无人乐意当了 。另一种说法是,唐代段安节的《乐府杂录》认为弄参军起源于汉代馆陶令石耽,他犯了贪赃罪,但皇帝爱惜人才,免去他的罪,每次宴请宾客,就让身穿白衣衫的优伶戏弄他,几年以后才罢休,这样逐渐形成弄参军的表演形式 。
两种说法大同小异,但共同点都是讽刺贪官污吏,起到警世作用 。唐代戏弄俑唐代参军俑弄参军主要人物只有两个,即参军和苍鹘 。参军是被批判对象,作为反面人物出现;苍鹘是配角,对参军进行多番戏弄,不断推进情节的发展 。参军和苍鹘通过滑稽的对话和夸张的动作,并穿插充满幽默诙谐的调侃,达到引人发笑、令人深思的目的,兼备讽刺朝廷或社会现象的作用 。
从另一方面看,弄参军的发展也展现了盛世大唐的开明和繁荣 。参军和苍鹘一般穿相同的服装,简单朴素 。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唐代诗人李商隐《娇儿诗》中的“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既反映了参军和苍鹘的同台表演,也表现弄参军在唐代的流行,以至于小孩子也喜欢模仿 。一般认为,弄参军中的参军后来演变为宋杂剧、金院本中的副净,苍鹘则演变为副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