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帝之门是什么,第一名可斩杀斗帝( 二 )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后面这句“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就非常直接地解释清楚了 。首先,要搞清楚,这个“名“是谁在名(作动词,定义属性)?是人 。天地之始,当还没有人的时候,自然谈不上什么名不名的 。只有当人对万事万物一一名之进行定义后,各类事物才被赋予了属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块铁矿石,在人赋予它属性之前,本身就是一块石头,对人来说有什么意义呢?甚至连石头这个名称都是人赋予它的 。
人把铁矿石炼成钢铁,做成锤子,菜刀,各类机械等等,这些过程中,都是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不断赋予其不同的属性(使其有名) 。所以这世间万物都是一样的,没有人对其名之赋予定义,就没有所谓万物的分类 。被人赋予定义后,才有了万物的分类(万物之母) 。特别提一下,现在特别流行的断句“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这不符合当时的语言习惯,更不是老子一向简洁的风格 。
按照当时老子的行文,如果要表达上述的意思,直接是“无,天地之始,有,万物之母”,而不会去画蛇添足加一个“名”字,读起来又累赘又拗口 。接下来,就是老子讲学习道德经的方法论了 。“故垣无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噭”,这里的无欲有欲,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有没有欲望,其含义范围更大些 。简单地解释,那就是要用不预设立场的客观态度(无欲)才能去发现接近大道的规律(妙),然后才谈得上在掌握此规律基础上,主观能动(有欲)地利用规律去发挥作用达成目标 。
后面是“兩者同出,異名同胃”,这里的“胃”字通“谓”,结合前文意思清楚明了,两者为何?主观和客观,现象与本质 。在老子这种悟道者眼里,本不存在主客观这样的二元对立概念,而是心物一元,通过现象与本质互为表里,也即是从现象去把握本质,再从本质去理解现象,如此“玄之又玄”这样的反复良性循环的一个螺旋式上升,去接近终极规律——众妙之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