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成熟于什么时期,戏曲舞蹈成熟于什么时期

一、戏曲艺术的孕育戏曲是中国戏剧的传统形式 , 集歌、舞、念、白等表演艺术于一体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萌芽于宋代 , 盛于元代 , 流布明清 。此外 , 在外部方面 , 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为戏曲的演出创造了市场 , 对戏曲的成熟也有促进作用 。
戏曲来源于哪个时期 , 有何依据?
一、戏曲艺术的孕育戏曲是中国戏剧的传统形式 , 集歌、舞、念、白等表演艺术于一体 。早在西周末年就出现了由贵族豢养的职业艺人 , 他们被称为“优” 。战国时期 , 产生了一种舞蹈化的武术竞技表演 , 叫做“角抵” , 相传由上古的战争舞蹈演变而来 。到汉代 , 民间的角抵用来表现一个简单的故事了;发展到隋末 , 还出现了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戏 。
唐代盛行一种由两人表演的“参军戏” 。参军 , 原是一种官衔 , 因这种表演的角色一个叫参军 , 一个叫“苍鹘” , 故名 。参军是丑角 , 被机智善辩的苍鹘驳倒而认输 , 这种戏总是以苍鹘要打参军来收场 。到宋代 , 角色就由参军戏的两个发展为五个 , 成为“杂剧”;为了跟后来元代的杂剧相区别 , 称之为“宋杂剧” 。宋杂剧随王室南迁而带到江南 , 跟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民间的“永嘉杂剧”融合发展 , 形成所谓的“南戏” 。
南戏的分场结构、角色体制和表演手段已臻完备 , 体现出中国戏剧的民族特色 。在金朝统治的北方 , 河北一带流行一种叫“院本”的戏曲 。到了元代 , 它吸收了曲牌联套的“诸宫调”音乐结构 , 发展为我国成熟的戏曲剧种——元杂剧 。戏曲的成熟有叙事文学影响的因素 , 宋元话本的发达给故事情节的编织提供了经验;同时也有音乐和唱词影响的因素 , 散曲的套数形式为剧中的曲牌联套提供了可能 。
此外 , 在外部方面 , 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为戏曲的演出创造了市场 , 对戏曲的成熟也有促进作用 。二、元代戏剧的体制1.元杂剧元杂剧的一个完整单位为“本” , 其结构通常为每本四折 , 个别情况也有一本五折、六折 , 或者多本连演 , 相当于后世的连台本戏 。所谓“折” , 相当于话剧的幕或场 , 同时又是一个音乐组织单元 , 只限用一个宫调 。
第一折之前通常安排一个“楔子” , 起开场白的作用 。如有需要 , 也可在后面的某处折与折之间插一个楔子 , 用来交代故事的发展关节 。每一折由一个角色主唱 , 其他角色只说不唱 。元杂剧中男主角叫正末 , 女主角叫正旦 , 它们是主唱角色 。不唱的正剧角色有副末、冲末、小末、外末、副旦、小旦、外旦等 。还有一类不唱的喜剧角色 , 有净、丑、搽旦等 。
【中国戏曲成熟于什么时期,戏曲舞蹈成熟于什么时期】某一折如果由正末主唱 , 那么就一唱到底 , 正旦也只说不唱;如果由正旦主唱 , 反之亦然 。一般上一折由正末主唱 , 下一折就由正旦主唱 , 交替进行 。2.南戏宋南戏进入元代以后逐步发展成熟 , 并在元末得以定型 。南戏的折又叫“出” , 允许一出戏设置两套以上的曲子 , 不限于某个角色一唱到底 。每个角色都可安排唱段 , 并且除独唱外 , 还可采取对唱、合唱等多种形式 , 丰富了演唱的表现手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