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证明你认识鲁迅,鲁迅是如何认识隐鼠的( 三 )


所以,对于眉间尺和黑色人,选择生存还是毁灭,意义重大 。选择隐忍,从此生命陷入虚无 。选择复仇,在毁灭中获得生命的价值 。他们毅然选择了后者 。这是他们二人的态度,同时也是鲁迅的态度 。从这个层面上讲,鲁迅是赞成复仇的 。关于复仇以后:干宝《搜神记》中的《三王墓》,写到大仇已报 。三人同葬一处就结束了,而在《铸剑》中的第四节,讲了复仇之后的事情,对复仇这个主题做了一个深刻的提升 。
在小说的第四节中,三人的头在金鼎中都被煮烂了,情急之下,王公大臣们开了个会来讨论如何将楚王的头分裂出来埋葬 。众人七嘴八舌没有个定论,会议直到第二天早上,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将三颗头颅捞出来一起厚葬,并葬于一处 。从眉间尺和黑色人角度上看,他们肯定不愿意同仇人葬在一起,因为楚王在他们眼中是个暴君,不值得敬仰 。
从楚王的角度来看,他也不可同逆贼埋在一起,他的身份是何等的尊贵,怎么能与一介布衣平民同冢 。但结局就是,不可思议的葬在了一处 。原著是这样,鲁迅改编的《铸剑》结局也是一样 。这样的结局,对于楚王来说是耻辱的,但是对于眉间尺和黑色人来说,他们是受到了王一般的待遇,再加上,他们也的确复仇了,看上去似乎是光荣的 。
原著中没有加以评价,但是在《铸剑》中,鲁迅把这种含有讽刺、荒唐、荒诞的结局,糅进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小说在原著的基础上,增加了三颗头颅在金鼎中的大战戏份,相当精彩,情节跌宕起伏,想象力丰富 。眉间尺在前半部分,性格懦弱且优柔寡断,对于杀死一只老鼠都思来想去,立场不坚定 。但是我们在后半部分,在他的头颅与楚王的头颅,相互的激战中,看到了一个成熟的勇敢的坚定的复仇者形象 。
在他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黑色人也割下自己的头颅,加入大战,二人合力将楚王撕裂了 。最后同归于尽,全都归于毁灭 。这一节的描写,我们看到鲁迅对复仇积极的一面,艰辛且悲壮,但是值得的 。其次,到了第四节,鲁迅别出心裁的写到了复仇以后的会议及出殡 。在王公大臣及后妃们的讨论中,鲁迅用了一种调侃式的嘲讽语气,众人讨论的场面就像一出闹剧,这就使得在第三节中悲壮的复仇意义,被大大削弱了 。
【如何证明你认识鲁迅,鲁迅是如何认识隐鼠的】正常出牌,应该是,人们单独给眉间尺和黑色人立碑加以纪念,这才体现出复仇意义的伟大,而将楚王的死忽略掉 。但是,鲁迅在第四节中,完全没有要抬高谁或者贬低谁的指向,而是来了一个复仇后的滑铁卢,这是极具讽刺意味的,这讽刺是针对复仇本身的 。最后,鲁迅为什么要来这么一出戏,专写他们们复仇以后的事情 。其意义在于,他对所有先驱者的一种怀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