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观是什么意思,管仲幸福观是什么( 三 )


如果有身体健壮,不举荐,叫“蔽才”,也有罪过 。犯了罪的人,如果判了刑,可以用犀牛皮顶罪或免罪 。齐国人把法看得比国君地位重要,人人遵守法律,生活才有良好的秩序 。管仲改革目就是富国强兵 。他与齐桓公关注的军事,改变了军队的建制,作内政而寄军令 。要把军事隐藏到政治制度中去 。首先把五家联为一体,叫轨,十轨为一里,四里为一连,十连为一乡,五乡为一军,这是行政单位 。
里面包含了军事目的,伍长、里长、连长、乡良人等 。也就是亲戚邻居听到声音看到背影,都知道要协同作战 。当时齐国有三军,三万人,装备精良,有好的作战素质 。管仲还利用古代的狩猎,作为军事演习 。对内,齐军纪律严明,作战能力强 。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 。管仲认为,真正的霸主不是以力服人,而是以理服人,要在诸侯国中获得真诚可信的形象 。
管仲认为改革的根本思想,要把国家建设成“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一维绝则倾,缺乏一个就倾斜了;二维绝则危;三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根本目的是使民众国建立成礼义廉耻 。这是理想目标,不能作为改革的起点 。他觉得是人民生活的实际改善 。只有丰衣足食了,才有建立的基础 。管仲不仅是一个政治家,经济学家,而且更是一位管理大师,由于他改革成效显著,齐国因此国力大振 。
孔子对管仲是什么态度?

幸福观是什么意思,管仲幸福观是什么


管仲辅佐齐桓公,内勤修政令,外尊王攘夷,终成春秋五霸之首,后人于是有称霸业为“齐桓、晋文之事” 。齐桓公能成为五霸之首,离不开管仲的悉心辅佐 。关于管仲的思想之大成——《管子》一书和“管鲍之交”的美谈,应该都不陌生 。这里就谈一谈孔子是怎么看管仲这个人的 。《论语》是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史籍 。在此书中,孔子及其弟子关于管仲的言论,有以下三条 。
1、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2、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
如其仁,如其仁 。”3、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通过第一条,可知孔子对管仲是有负面评价的 。孔子称管仲“器小”,“不知俭与礼” 。其论据在文中也讲的很清楚 。
管仲私建三归堂,在官职设置上亦是机构重叠,此为不俭 。国君齐桓公在大门外设屏风墙,管子也在他的家门外树起屏风墙,齐桓公为了接待诸侯国君在家中设有反坫之台,管子也在家中设立反坫之台 。此为管子不知礼之状况 。在这里可能会有觉得孔子小题大做的,要知道在孔子的价值体系中,君为君,臣为臣,是层次分明的 。孔子曾因为身为正卿的季氏“八佾舞于庭”(比《周礼》规定的舞女数量多一倍),而怒不可遏道:“是可忍,孰不可忍!” 。
由此看来,孔子在这里称:“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已经是对管仲口下留情了 。在第二、三条中 。孔子对管仲可谓褒奖有加 。孔子很喜欢的弟子——子路问老师:桓公把他的哥哥公子纠杀了,同样辅佐公子纠的两个人,召忽就自杀了,而管仲活得好好的,还去辅佐桓公了,是不是不够仁啊?孔子很客观的说:桓公之所以能多次聚合诸侯之力,不费兵戎,全是因为有管仲啊,管仲还是很仁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