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华林书院的历史由来,饱经沧桑

华林书院位于华林山上 , 素有文化名山 , 江南胜地之称 , 是华林上是着名的道教圣地和仙源灵境之地 。从古至今都吸引了文人墨客来此游历讲学 。本期的江西文化带你了解奉新华林书院的历史由来 。
华林书院是江南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 与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和鹅湖书院齐名 , 其位于华林浮云山上 。
【奉新华林书院的历史由来,饱经沧桑】华林书院
位于江西奉新浮林山中 。原名华林书堂 , 华林书院最早是胡氏家族私塾 , 后发展为华林学舍 , 宋初胡仲尧将其扩建为华林书院 。它是一所家族化书院 , 曾为大宋朝廷培养大批人才 , 仅宋代华林胡氏一门就走出进士55名 , 官至刺史、尚书、宰相者不乏其人 , 其中大多是华林书院培养的 。华林书院取得显着成果 , 震惊宋代文坛 , 当时为华林书院题诗赞颂的名公巨卿有72人之多 , 宰相晏殊、向敏中 , 文学家苏轼、徐铉等均在其列 , 有的还来过书院讲学 。
华林书院是宋代国子监主簿、教育家胡仲尧于宋雍熙初年(公元984年) , 在县治西南二十五公里的华林山东麓的元秀峰下创办的一所私人书院 。这里山川毓秀 , 环境清幽 , 风景如画 。“神存昭旷之原 , 目寓清虚之境 , 青山拥翠 , 绿树浮岚 , 飞瀑散绕书之声 , 虚亭动人文之色” , 有利于“沉意诗书宛 , 游心翰墨场” 。在当时 , 它是一所规模宏伟、震惊文坛、名噪全国的学府 , 比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早扬名100多年 。
据《天下统一志》记载 , 当时 , “四方之士来此游学者常数百人” 。又云:书院“集书万卷 , 延四方名士 , 进学其间 , 供衣食 , 给资斧 , 一时云游者数千人” , “名公巨卿 , 胜友如云 , 远客千里而来 , 主人倒屐相迎” , 出现了“纷纷游客豫章回 , 俱道华林就学来”的景象 。宰相王钦若、李方、陈尧叟、张齐贤、晏殊、吕蒙正、吴潜、向敏中 , 尚书工部侍郎李虚己 , 集贤院学士钱若水 , 举进士第一翰林学士梁景页等都曾撰文记其事 。来此游历和讲学的有吕蒙正以及宋代着名文士王禹、苏轼、杨万里、黄庭坚等 。
书院培养了大批人才 , 仅胡氏一家就有55人中了进士 , 当了刺史、尚书、宰相的也不乏其人 。宋端拱二年 , 胡仲尧长子用之与其叔克顺同登进士第 , 幼子用庄探花及第 , 一时名震朝野 。宋真宗曾赋诗御赞:“一门三刺史 , 四代五尚书 。他族未闻有 , 朕今止见胡 。”“黄河曾见几番清 , 罕见人间有此荣 。千里朱幡迎五马 , 一门黄榜占三名 。文星昨夜朝金阙 , 瑞气今朝拥朕廷 。最喜状元并榜眼 , 探花俱是弟和兄 。”
书院办学有四大特色:
一是文学派的书院 。在华林书院可以尽情地呼吸文学的芬芳 , 到书院讲学的全都是文学家 , 诚如当时诗人曾致尧所称:“宾友尽为文苑客” 。
二是家族化的书院 , 创民办大学之先例 。胡氏累世累代同心同德 , 培养了一种共有的风尚 , 把家族教育办起来 , 讲经史、诵诗书、习礼义 。他们办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把累世聚居、数代传经的家风传下去 , 以博取“孝悌声华辉北阙 , 门闾显赫耀南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