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三传,春秋是按什么记事的( 二 )


春秋三传,春秋是按什么记事的


4,春秋三传具体指的是哪三传具体都是什么转 《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音谷梁)三本古代作品的合称 。1、《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为《左传》 。该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2、《春秋公羊传》又名《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 。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 。《公羊传》的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3、《春秋榖梁传》是为《春秋》作注解所著,为儒家经典之一 。《春秋榖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着重宣扬儒家思想,务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 。扩展资料:《春秋榖梁传》史学价值《榖梁传》解释《春秋》的用辞和文法,体现出一种准确、凝炼的文风 。在史实记载上,《谷梁传》远不及《左传》丰富,但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是反映春秋时期社会情况的宝贵史料 。其他可与《左传》相补充的史实还有不少,《榖梁传》对于史学发展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在历史思想方面产生的影响 。《榖梁传》指出史家应遵从忠实记载史实的原则,并能够将这一原则贯彻到自己的著作之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三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榖梁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公羊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左氏传《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 。《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理解 。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 。所以自汉至今,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春秋》 。《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且都是编年体史书 。5,春秋三传是哪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音谷梁)三本古代作品的合称 。《春秋》经文言简义深,若无注释,则难以理解 。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 。《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且都是编年体史书 。《春秋》是中国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 。据《汉书·艺文志》和《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记载,孔子作《春秋》时,与左丘明参观鲁国的史记,据行事,论人道,假日月以定历数,藉明聘以正礼乐,其中有所褒讳贬损,不可写明,乃口授弟子 。而弟子们后来所言互异 。左丘明惟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实,故讨论本事而作传,证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 。至于公谷二传,则是口传要义,传了几代以后,始写成文字 。《公羊传》是齐国的公羊高受传于子夏,再传其子,子孙口耳相传,到汉景帝时,由公羊高的玄孙公羊寿与齐人胡母生合写成书,《谷梁传》至何时何人始着为书,史记不详,据《汉志》注,只知始承传者是鲁国的谷梁子 。颜师古注,谷梁子名喜,桓谭《新论》以为名赤,王充《论衡》以为名置,阮孝绪《七录》以为名俶 。四名何者为是,难以考证 。《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且都是编年体史书 。左传《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归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公羊传《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止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 。其作者旧题是战国时期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谷梁传《谷梁传》又称《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 。是为《春秋》作注解的儒家经典 。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谷梁赤(一名谷梁俶,字元始),谷梁赤将它写成书记录下来,但实际上这部书的口头传说虽然早已有了,但其成书时间是在西汉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读《春秋》,必须读三传,然三传文辞不加注解也读不明白 。自汉至清,注解传文,或研究其要义者,多得不胜枚举,但基本的注解应该是十三经里的注疏 。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 。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 。谷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三传注疏各有凡例,依例研究经传,自得其便,但不能偏执一家,自以为是 。一部春秋是孔子的杰作,孔子的学问包罗万象,春秋的含义何尝简单 。所以,研读春秋,不但不能以今古文任何一家自限,更应探求于易礼诗书,始能窥测圣人的真意 。6,十三经指的是什么十三经是指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儒家的最早经典,称为六经,为《易》、《书》、《诗》、《礼》、《乐》、《春秋》,《乐经》早佚,便只有五经 。其中《易》、《书》、《诗》在孔子之前早已流传,《左传》中曾多次引用,《礼》是对当时社会礼仪的总结,不知成书为何时 。相传孔子立学,曾以这四部书作为教材 。(按,这四经在当时都有实用意义,《易》卜筮,据《左传》当时人在作重大决定前,均要卜筮;《书》,主要记载了古代先王的话语、政令、以及重要事迹,为史书;《诗》又称《诗三百》,当时社交场合常常赋诗以言志,通过吟诵不同的诗来表达各自的意思;《礼》即《仪礼》,是对当时各种礼仪仪式的规定和说解,比如成年的冠礼、葬礼的丧服等等 。都有实用意义,掌握这些,也是当时社会对一个合格的士所作的要求 。)《春秋》本是当时各国史书的通称,《春秋经》即传说为孔子删改《鲁春秋》而成,其中微言大义表达了孔子对历史的褒贬 。至汉武帝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罢黜百家后,将五经列为官学,设五经博士 。《易》、《书》、《诗》、《礼》、《春秋》便由儒家的教材,升格为“经”,正式称为《五经》 。其中《春秋》一书,魏晋时,学人为了方便,将《春秋》的传文(传,即解经的文字)附在《经文》的后面,《春秋》经便不再单行了 。《十三经》的内容极为宽博,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 。《周易》《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 。《尚书》《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 。《诗经》《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内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 。“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周礼》《周礼》该书原名《周官》,西汉时在民间发现,创作年代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在战国时期 。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 。《仪礼》《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 。《礼记》《礼记》是西汉的两位学者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编辑的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 。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 。《春秋》三传《春秋》三传是围绕《春秋》经形成的著作,《左传》可能是春秋末左丘明所作,但也有人认为是战国初的作品,重在史事的陈述 。《公羊传》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谷梁传》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谷梁赤 。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传 。后二传重在论议 。《论语》《论语》是春秋时孔子弟子对于孔子的语录笔记,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 。《孝经》《孝经》西汉在孔壁中发现的藏书,至今作者仍有争论,但偏向于曾子学派的著作 。为论述古代孝道的专著 。《孟子》《孟子》战国时儒家学者孟子的著作 。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 。《尔雅》《尔雅》战国到西汉的学者编写的一本可以用来学习儒家经典的词典,《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