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名海内外:景德镇四大名瓷( 三 )


(青花海水龙纹盘,明弘治年制 。高度4厘米,口径20厘米,足径12 。5厘米 。此盘撇口,浅式,圈足 。盘心绘满海水,中有一行龙 。盘外也是海水龙纹 。)明代初期(明洪武年间)明初洪武的青花瓷,造型粗重厚实,制作尚未脱尽元青花的粗犷风格 。
所见的大都是蓝中见黑的色泽 。多为碗类,还有少量大盘、菱口盏托、梅瓶、执壶、大罐等 。但传世较少 。传世品中,还有一种梅瓶,外绘云龙纹,肩部有“春寿”两字,这种梅瓶,传世仅见三件,一件藏于上海博物馆,一件藏于私人手中,另一件藏于日本在阪东洋陶瓷美术馆,这三件作品制作十分精美是洪武青花中的上品 。
(乾隆青花加金缠枝花纹碗,高7 。5厘米、口径10厘米、足径7厘米 。碗敞口,弧壁,圈足 。足内有青花双圈“彩秀堂制”四字楷书堂名款 。里外均以青花金彩为饰 。里心绘一周环形莲瓣,内绘荷塘莲花,内壁金彩绘缠枝叶纹,内口沿绘锦纹,外口沿绘水波纹,外壁绘缠枝苜蓿花 。
此碗造型、纹饰及金彩描绘均仿永乐青花式样,图案装饰精美 。青花加金,给人以高贵典雅之感 。)黄金时代(明永乐、宣德年间)明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官窑青花瓷器的烧造,进入了一个全盛时代,这一时代被誉为中国青花瓷器制作的“黄金时代” 。
在今天的古陶瓷研究、尤其是鉴赏领域,人们最重视、最受欢迎的作品就是明早期永乐、宣德的景德镇官窑作品,有人甚至把永乐、宣德的青花名品同西方一些杰出的古典美术作品相提并论 。有的作品一度创造过中国古美术品售价的最高纪录 。
永乐、宣德官窑青花瓷器的卓着名声,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以其胎质、釉层的精细肥厚、青花色泽的浓艳、纹饰多样、线条优美和造型丰富等多方面特征构成的 。
因而被世人誉为中国青花瓷器烧造的“黄金时代” 。而这个“黄金时代”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 。永乐初年,刚刚上台不久的新皇帝就派遣以太监为首的叔陶官,前往景德镇御器厂监督烧造陶瓷,以补充朝廷需要因而永乐年间的官瓷烧造更是精益求精,从青花瓷器看,永乐青花与洪武青花相比,更趋成熟,作品从洪武朝的素朴雄浑不断地朝精美典雅风格演(乾隆花寿山福海纹花口瓶,高25.5厘米、口径7.5厘米、足径10.8厘米 。
瓶花口,瓜棱式颈,溜肩,圆腹下凸起弦纹一道,圈足微外撇 。足内有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颈部绘折枝花卉,腹绘一株桃树,树枝上结有数个寿桃,树下绘山石、江芽海水纹,空间绘飞蝠,近底处绘变形如意头和折枝莲纹各一周 。形体饱满,构思奇巧,青花发色浓重,纹饰寓意“寿山福海” 。
用这类象征和谐音来表现吉祥的图案,在乾隆青花中使用极为广泛 。)从外观上看,元代和洪武似乎用的是两种青料 。再看永乐青花,它的青花色调、绘画风格,与元青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究其原因:元青花与永乐青花都是采用同样的进口的“苏麻离青”绘制而成的 。
永乐、宣德青花之亮丽,早地明代就已令文人雅士倾倒,如明人王世祯《觚不觚录》中记载:“画当重宋而三十年忽重元人……,价骤增十倍;官器当重哥汝而十五年来忽重宣德,以至永乐、成化,价亦骤增十倍 。”永乐青花之精美由此可见一斑 。
宣德时期的官窑青花瓷,由于大多数书有四字或六字朝代官印,因而面貌比永乐朝作品更为清晰,历代文人对之述之尤详,凡提到明代青花瓷器,世人多推宣德为第一,但由于永乐、宣德青花瓷器具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因而这两朝的作品地历史上曾有一段相当长时期难以区分,旧时国内古玩行业有“永宣不分家”之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