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佛洞石窟,历经多朝的历史古迹

韩城西部深山多为梁状山岭,一般海拔900米以上,韩(城)黄(龙)分界处的大岭海拔1783米,中部浅山区多为黄土丘陵,海拔600~900米 。在这样的环境下,石窟很容易就形成,也能够很好的保存下来 。本期韩城文化将为你介绍七佛洞石窟 。
七佛洞石窟位于陕西省韩城老城西南10公里的巍东乡牛家坡村西沟内 。原为兴隆寺佛洞 。
从东南向西北:第一窟,建于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窟内有泥塑、浮雕神像和四块刻石 。神像大部分残缺,或断头、或缺腿 。两壁七十二尊小佛,程度不等地也有残缺 。第二窟建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 。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曾重修 。现存刻石两块 。第三、四窟内仅有墨书字迹“明宣和四年”、“清乾隆十五年” 。1981年列为韩城市重点文物保持单位 。
韩城位于祁吕贺山字形构造的前弧东翼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三沉降带的复合部位 。以东北~西南向的山前大断裂(即韩城大断层)为界,东南面属渭汾地堑,西北面属鄂尔多斯台向斜的陕北盆缘褶皱区 。构造复杂,矿产丰富,存在着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条件 。
韩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西部深山多为梁状山岭,一般海拔900米以上,韩(城)黄(龙)分界处的大岭海拔1783米,为本市全境最高点 。中部浅山区多为黄土丘陵,海拔600~900米 。东部黄土台原,一般海拔400~600米,澽水下游川道和黄河滩地,多在海拔400米以下 。市南的芝川口海拔357米为全市陆面最低处 。境内山原川滩等地貌类型兼有,其中深山和浅山丘陵占总面积的69% 。
【七佛洞石窟,历经多朝的历史古迹】城处于暖温带半干旱区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较多 。年平均气温13 。5℃,≥10℃积温为4626℃ 。平均年降水量559 。7毫米,无霜期208天,日照2436小时,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但雨量不均,多集中于7、8、9月份 。春夏季易发生干旱,夏季阵雨多、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