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海泛舟,帮我查一查科海泛舟的资料】
3,科海泛舟作文600字一条沙丁鱼的独白(科学小品)各位,我叫沙丁鱼,就是大家吃的沙丁鱼罐头里细细的、扁扁的但味道还可以的那种鱼类 。别看我们身材苗条,身体轻盈,可生性却极不好动 。按理说不好动会长胖吧,可是我们连吃饭都犯懒,您说还能胖得了吗?这不,渔网又过来了,我连窝都没挪,乖乖地和另一些同样一动没动的同胞被网到一艘船上 。别的鱼要是被逮着,在网里还要蹿呀、蹦呀,妄想逃生,我们才没那个兴致呢,懒懒地躺在网里,任那些渔民怎么处置 。我看见网住我的渔民--现在我得叫他主人--一个中年的黑瘦汉子很高兴,大约是满意我们这种半死不活绝对听话的样子 。他没费什么气力和周折把我们倒进一个大木盆里,就开船去了 。我们也踏上了被运往市场的旅程 。木盆里的水比海里的水平静多了,只随着船的轻微颠簸而有一丝动荡 。我像在妈妈的摇篮里一样感到十分舒服,也不知什么时候就睡着了 。睡梦里一条大鱼向我扑来,我懒得动 。它要吞我也就罢了,偏偏把利齿切入我的肌肤,疼得我大叫一声蹦了起来,一睁眼才知道是在做梦 。身子底下倒真有个尖尖的东西抵住我的腰,像是随我们被网上来的贝壳什么的 。这下我也睡不着了,不过看看天色也快亮了 。天亮了,船也靠了岸 。只见主人过来了,他拿一根棍子往木盆里搅了搅,看着我们,一脸的沮丧和无奈 。自言自语说:“唉,又死了一大半 。”我吃了一惊,这才向四周一看,可不,除了我和有数的几个弟兄,木盆里的同胞大多死去了 。主人把我们活下来的另一些兄弟卖给小贩,不知为什么把我却养在他的鱼缸里,天天供吃供喝,我倒也活得自在 。一天我和主人在家里看电视,演的是登山队在登雪峰 。最后说,凡是累得不行坐下来休息的,都冻死了;而坚持活动的,却不但上了顶峰,还活着回到大本营 。主人看到这儿,沉思了片刻,忽然若有所悟,大声说:“有了,有了……”便冲出门去 。主人又出海了,而且把我也带上 。一天下来,他又打了不少我的同类 。他仍然把它们倒进那只大木盆里,还把我也从鱼缸里倒了进去 。不过我们彼此连招呼也懒得打,自顾自找个地方躺下养神 。不过这次主人也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条我们鱼界的捣蛋鬼--鲶鱼放进盆里 。在海里它们就以爱折腾著称,我们都躲它们远远的 。这下可好,冤家路窄,没法儿躲了 。果然,它从被倒进盆来那一刻起,就忽而近游,忽而远逝,隳突乎东西,冲闯乎南北,把一盆水搅得波翻浪涌 。我们这些懒虫算跟着倒霉,只能跟着它上下,随水流婉转,几乎一刻不得休息 。在归途中的整个晚上它一直闹得沸反盈天,大家连打个盹儿的机会都让它给剥夺了 。可是说来也怪,我们全体沙丁鱼却活着被运了回来 。主人脸上的阴云也一扫而光,他逢人便说找到了让我们在途中存活的办法,从此不会再亏本儿了 。可是,他到底找到什么办法了呢?
4,泛舟的意思什么 舟就是船 。泛舟就是划船 。泛舟是很诗意的说法 。泛舟的意思是在水面上划船5,什么是科海泛舟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崇真求是的科学态度; 2.引导并帮助学生深入、全面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3.培养学生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四、活动建议 1.本次活动是在“科海泛舟”,但在“泛舟”时不要忘记了“捕捞”语文,在活动中应努力将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语言表达、母语意识、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将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结合起来; 2.本次活动具有体验性和智力挑战性,所以,要着力引导学生加强科学情感、态度的体验,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同时,要激发学生广泛涉猎科技知识、热衷于科技新课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语文素质; 3.本次活动可按四项内容划分4~8个学习小组(亦可称为合作小组)进行,在学习小组充分开展活动的基础上,由各组推举代表到班上统一汇报与展示 。五、活动评价 1.运用分层评价的方式 。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阶段主要由学习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长评价;学生在全班交流、展示阶段主要由教师评价和学生推举代表来进行评价 。2.运用分项评价的方式 。可以分别对搜集查阅资料、口语交际、写作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发现学生语文基本素质的强弱,以便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取长补短,重点加强 。3.既关注过程也关注结果 。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态度、行为表现尤其是情感态度的变化和能力的提高(自我的纵向比较);评价学生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取得的效果,评价学生搜集资料、口语交际、写作的实际水平(同学的横向比较) 。六、有关资料 1.科学小品的脚步(赵雪、赵之) 科学普及的形式并不限于文字,在文字中更不限于文学 。作为科学知识的载体,特别是作为科技新动态的载体,无论发表的速度、数量,科学小品的重要性都不如并不注重文学表现的科普短文 。科普短文的长处,是直截了当;直截了当和随之而来的快捷,是大众传媒需要的两种重要品质 。虽然如此,科学小品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科学小品和科普短文的主体都是科学,但科学小品是美文 。和诗歌、戏剧、小说相比,散文小品的长处是善于兼容逻辑抽象思维与艺术形象思维,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故能舒卷自如,更便于游弋于科学与文学两个领域之间 。要而言之,科学与文学相结合的“科学小品”的文学功能,一在窥视科学的素质和科学内含的趣味,二在发现科学与社会、生活、文化、人生的联系 。科学小品因其篇幅的短小,只能撷取宇宙的一粒微尘,大海中的一滴水,认识体系之树上的一枝一叶,或科学与人生之网上的一二小结节 。但只要作者有真知识,真情感,他就能大中见小,小中见大 。我国科学小品的萌芽,可以上溯到先秦,至南朝的郦道元,北宋的苏轼、沈括,明代的徐霞客、王圻,以至清代的小说家蒲松龄,更已有独立成篇、足以传世的科学小品 。但我们这里说的“科学小品”,特指现代科学小品,即除了现代文学观念之外,它所运用的和反映的,是现代科学观念和现代生活观念 。在我国,这种意义上的科学小品发生在提倡科学与民主、与“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相对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 。据我们能查找到的最初的科学小品作者,也只有沈雁冰、李四光、竺可桢、贾祖璋、邹韬奋、刘薰宇等不多的人 。但那时的科学小品还只有科学小品之实,而无“科学小品”之名 。科学小品这个概念的形成,还需等到这类文章多了以后 。1934年9月20日,是科学小品史上可纪念的日子 。30年代中期,正是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秋,中国文坛上发生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关于小品文向何处去的大讨论 。呐喊中,陈望道在他主编的小品文半月刊《太白》创刊号上,通过发表周建人、贾祖璋、顾均正、刘薰宇的4篇科学小品,建立了“科学小品”专栏 。作为散文小品的一个分支(也是科普写作的一个分支)的科学小品,从此有了名字 。于是在“科学小品”的名目下,团结了一批作家,造就了一批作家 。1934年“科学小品”之名在呐喊中诞生,是科学小品发轫以后一件有里程碑意义的事 。此后,在“文化大革命”的文化大沉寂之后的1983年,全国18家晚报以联合举办科学小品征文的活动,为它树立了第二座里程碑 。此后,中国晚报科学编辑采访人员学会又在1986年、1994年促成了第二届、第三届科学小品联合征文,每届应征的文稿也都在万件上下 。影响之巨,前所未有 。同时,这三届联合征文也是我们有机会了解了科学小品作者群的构成状况 。如今这个作者群中的绝大多数,是生活在科研、教学、生产第一线上的科技人员 。他们写的是自己熟悉的事物,自己的课题,自己的观察、积累、灵感、领会、探索、发现,原无作文之意,却被“科学的惊异”与社会的需求卷进了这片科学与文学结合的领海 。因此新人随时不断出现,成了这支队伍的重要特征 。借此结集的机缘,简略地回顾科学小品的特征和历程,对读者和科学小品的作者可能不无意义 。因为科学小品是什么以及它的历史,虽说都是客观存在,自有客观规律和标准,但规律和标准的发现,却只能在百花齐放的自由创作中间和百家争鸣的独立探索中间 。独立的探索,是“科学精神”必有之义 。(选自《中国科学文艺大系·科学散文小品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最好的科学老师——大自然 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日本化学家福井谦一在写给中国青少年的信中说: 我希望青少年们知道我所走过的学问之路,是一条尊重自然的路 。自然对于我来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老师,同时也是令人无比敬畏的客观存在 。在福井谦一刚懂事时,就经常蹲在庭院里,瞪大眼睛盯着叫不出名字的杂草出神 。他有时还会把杂草连根拔起,那翠绿的嫩叶会让他仔细地看上半天 。蝴蝶飞舞的季节,小谦一会为追逐蝴蝶情不自禁地跑进附近的山里去 。山里的景色真是太美了!大自然的杰作令小谦一百看不厌,并使他产生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遐想 。而每一次的新发现,都会让小谦一兴奋好几天,并终生难忘 。福井谦一在上学以前喜爱收集植物标本 。他把许多知名或不知名的花、草和树叶采回家,摆放整齐,长久地看着 。在旁人看来,他老是对着一堆枯草败叶发呆,似乎有点傻里傻气,但他却从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 。上了小学后,他的收藏升级了,由植物转为矿物和昆虫 。他直到老年时也忘不了曾经在大阪帝冢山一带的丘陵采回的一块树状矿石,同样喜欢矿物的表哥告诉他这是沼铁矿石,是远古时代沉到湖泊或沼泽里木头上的铁 。这令小谦一激动不已:天啊,今天的这一片丘陵在远古时竟然是湖底!而这是由我亲自发现的! 福井谦一采集蝴蝶标本的爱好一直保持到他老年以后 。他成名后到美国讲学,一次在佛罗里达一座机场附近的森林里为了追捕一只美丽的凤蝶而误了航班;另一次在游览亚里桑那大峡谷时为了捕捉一只蛱蝶而累得精疲力竭,竟未顾得上好好欣赏著名的大峡谷风光 。福井谦一的父母认为:亲近大自然是人类的第一特权,所以他们鼓励孩子们去郊外游玩 。父亲还经常在工作之余带着孩子们去郊外钓鱼,并给他们讲述鱼类和钓鱼的知识 。福井谦一上中学后,一家人每年夏天都会在海边租房子度假,在那里钓鱼和游泳 。福井谦一在谈到他是如何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时说: 我生长在一个与科学没有什么缘分的普通家庭,正是在大自然中积累起来的丰富切身体验,促使我后来选择了从事科学研究的道路 。大自然不仅把我引向了化学王国,它也是我探求化学理论时的一位不可缺少的老师 。我的理论获得了承认,并且荣幸地获得诺贝尔奖 。每当提起此事,我就不能不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为我的少年时代创造了一个能与大自然自由交往的家庭环境 。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生理学家吉尔曼出生于法国东部盛产葡萄酒的布尔戈涅地区 。这里景色宜人,一派田园风光 。孩提时代的吉尔曼经常骑着自行车到郊外去采蘑菇 。说是采蘑菇,其实是大自然美丽的风光、芬芳的气息和令人心旷神怡的感觉吸引着他 。只要一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各种绚丽、奇特的花草和树叶就都会成为他采集的对象,并制成标本,汇集成厚厚的标本册 。翻阅和欣赏这些标本册,是他的一大嗜好 。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对小吉尔曼都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动物、星辰、云彩甚至雨雪,都使他感到奥妙无比,充满了好奇心 。只有一样东西——雷电,令他恐惧不已 。一次他在雨中骑自行车远游,一个惊雷就落在身边,将他击倒,摔出去两米远 。从这以后,他一听到雷声就胆战心惊 。但这丝毫没有削弱小吉尔曼对大自然的向往 。当他只身在杳无人迹的荒郊野外跋涉时,经常把自己想像成一个勇敢的探险家,尝试着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进行考察 。童年的经历,使吉尔曼产生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志向和对科学家的崇拜之情,最终选择了从事科学研究的道路,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化学家切赫在小学四年级时受一位老师的影响,喜爱上了地质学 。小切赫看了不少地质学方面的科普读物,然而他更喜欢到野外去、到大自然中去,用自己的手去寻找,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 。但他所居住衣阿华城周围既没有海,也没有山 。想要通过采集岩石标本了解地球构造的切赫,只得到一些正在进行挖掘土方作业的建筑工地去 。他曾经在一个修建水坝的施工现场采集了不少岩石标本,其中还有几块海洋动物的化石,这使他兴奋异常:今天的大平原在5亿年前的远古时代原来是海洋!而那些今天已经消失了的动物通过化石呈现在自己的眼前,并且这是经自己的手发现的 。12岁的时候,小切赫跟随爷爷乘火车去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旅游 。当他来到雄伟的落基山脉脚下,高兴得不得了:“这才是真正的山哪 。”他在这里采集了很多岩石标本,多得以至爷爷都担心行李超重上不了火车,要把一部分石头扔下 。“这可是在衣阿华不曾见过的珍贵岩石标本啊!”哪一块石头小切赫也舍不得丢下 。于是,他瞒着爷爷将石头装进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小旅行袋,而且是自己背,不让爷爷拿 。旅行袋沉甸甸的,但只要能把心爱的岩石标本背回家,再沉小切赫也不觉得累 。孙子喜悦、兴奋的情绪也感染了爷爷,第二年爷爷又带切赫再次去了科罗拉多 。这种对大自然的爱好,引导切赫选择科学研究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 。“用自己的手去寻找,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成为他的人生信条,并取得了重大科学新发现 。像这样由喜爱大自然到向往探索科学奥秘、并最终走上科学研究道路的例子,在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中屡见不鲜 。大自然是最好的科学老师 。今天生长在大城市中的孩子,整天被钢筋、水泥包围着,很少有机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这实在是一种悲哀 。3.获奖科学家与科普读物 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加拿大分子生物学家奥尔特曼在应我们的请求写给中国青少年的信中说: 在我12岁的时候,得到了一本塞里格海茨所写的《原子的说明》一书 。这本书简明地概述了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的结构,它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本书使我了解到:元素周期表的设计不仅是科学的,并且是十分优美的;而元素周期表对于当时人们尚不知道的元素也作出了科学的预见 。这一切都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可以肯定地说,这本书唤起了我对原子物理学的爱好 。由于一本科普读物的影响,而走上科学研究道路的例子还有许多 。像197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医学和病毒学家盖达塞克和198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英国生物化学家克卢格,都是因为在青少年时代阅读了由荷兰裔美国细菌学家克鲁伊夫撰写的科普读物《微生物猎人传》,从此爱好上了生物学 。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美国内分泌学家吉尔曼小时候最喜爱的书是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80天环游地球》《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等旅行探险类书籍 。这些书令小吉尔曼爱不释手、百读不厌 。书中不仅有惊险动人的故事情节,而且有丰富的地理、气候、生物、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 。更令人称奇的是,儒勒·凡尔纳身患残疾,一生中几乎没有远足旅行过,却“坐地日行八万里”,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旅行探险故事,“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的高山、河流、沙漠、沼泽、海洋和岛屿 。小说的主人公大多具有科学的头脑,每当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总能依靠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奇迹般地摆脱困境 。而且小说中描写的潜艇等许多科技发明在凡尔纳所处的19世纪末还没有问世,作者却凭借着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想像和科学的预见,进行了今天看来也相当准确的描述 。他的小说使吉尔曼看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力量,对科学家产生了崇拜之情 。这促使吉尔曼最终选择了科学家的职业 。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化学家赫希巴奇小时候喜欢到奶奶家去玩,因为奶奶订有一本叫作《国家地理》的杂志 。这本著名杂志由美国国家地理协会主办,创刊于1888年,是一本有广泛国际影响的科普杂志 。它虽然名为“国家地理”,但杂志中的内容并不局限于美国,也不局限于地理学,它有许多关于世界各地的动物、植物、风土人情和自然科学、高新技术方面的内容,而且配有大量漂亮的照片和插图,每一期都让小赫希巴奇兴趣盎然 。在他11岁那年,新出版的一期杂志是关于天文学的特辑 。北极星、猎户座、仙女座、大熊星座、半人马座……,那一个个遥远而又神秘的星球,一下子就抓住了小赫希巴奇的心 。看到孙子如此喜爱这期杂志,奶奶就将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赫希巴奇 。小赫希巴奇总把这本杂志带在身边,一有空就翻看 。有一次,他把杂志带到了学校,不知怎么回事,突然杂志找不到了 。急得小赫希巴奇抓耳挠腮,眼泪都差点掉了下来 。同学们急忙帮他找,终于又找到了,小赫希巴奇高兴得什么似的 。50多年后的今天,在已是著名科学家的他的书房里,在书架上琳琅满目的科学著作之中,仍可以找到这本纸张已经发黄了的杂志 。正是这本《国家地理》杂志,使小赫希巴奇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成为他走上科学之路的启蒙老师 。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日本化学家福井谦一在少年时代也是《国家地理》杂志的忠实读者,并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很大影响 。当1973年福井谦一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华盛顿时,特意走访了《国家地理》杂志编辑部,这时它的发行量已达到了每期1 000多万册 。福井谦一还非常喜爱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撰写的《昆虫记》一书 。这本书用讲故事的方式记述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并且用充满着泥土芬芳的文笔描述了法国南部一带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小谦一上初中一年级时看到这本书后就爱不释手,反复阅读 。这本书当时是分为20册逐年翻译出版的,小谦一常常是刚看完一册,就急切地盼望着下一册 。这本书将福井谦一带入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他对昆虫和大自然的热爱保持了一生 。许多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还是科普创作的爱好者 。像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莱德曼,就在科研之余撰写了大量科普文章和图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奥地利物理学家薛丁谔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他经常到各高等学府举办学术和科普讲座,其中生命科学的系列讲座特别受到听众的欢迎 。1944年,薛丁谔把讲稿整理成一本不到100页的小册子《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学观》 。书中,他预言了生命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正面临着重大的突破,生命科学的研究深度将从生命的表面现象和细胞的层次,深入到分子的水平 。他还提出将物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引进生命科学研究之中 。这本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大批年轻人被吸引到生命科学的学习与研究之中,其中就有因建立生命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而共同荣获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克里克、沃森和威尔金斯,因发现噬菌体在细胞内增殖过程中作用荣获1969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卢里亚,因完成世界首次分子水平上的基因重组、创立现代基因工程技术而荣获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伯格,因发现核糖核酸(RNA)的细胞催化功能而荣获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奥尔特曼等人 。因而,这本书被称为“给生物学界以革命的契机” 。此外,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雅洛夫人、198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埃利昂、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布洛姆伯根在少年时代都曾受到过由居里夫人的小女儿伊芙·居里所著的《居里夫人传》一书的深刻影响 。而由英国生理学家刘易斯所撰写的《日常生活中的生理学》一书则陪伴了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巴甫洛夫的一生,并且是他走上生理学研究道路的引路人 。4.获奖科学家与课外科普活动 197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医学和病毒学家盖达塞克和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分子生物学家保罗·伯格,都是在小学时参观了纽约自然史博物馆后,激发了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198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菲齐与197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化学家李普斯科姆在同一年不约而同地跟随父母驱车数百公里,专程参观芝加哥科学博物馆 。当时10岁的菲齐和13岁的李普斯科姆通过此行,产生了对科学发现与科技发明的向往,树立了献身科学事业的决心 。198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卡尔在应邀写给中国青少年的信中说: 我对科学的迷恋可能开始于一次参观科学博物馆,那时我大约七、八岁,是妈妈领我去的 。这座博物馆位于一幢大楼内,纽约的《每日新闻》也在这座楼里 。我记得,博物馆提供给人们操作展品和观察其机械、电气特性的机会 。在其他著名科学家身上,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 。而课外科技活动更是大多数荣获诺贝尔奖科学家青少年时代的爱好,并从中培养了动手动脑、发明制作、通过实验寻找问题与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为他们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仅仅是我们所知道在青少年时代的课外化学实验中发生过爆炸事件的获奖科学家就有多人,比如: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英国生物生理学家克里克,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库珀,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神经生理学家休伯尔,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瑞士物理化学系恩斯特等人,都曾是爆炸事件的肇事者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朱棣文在应邀为我们所写的自传中谈到他青少年时期的经历时曾说: (青少年时代)我花费了许多时间用于制作一些无明确用途的器具上 。在我房间的地毯上,经常是散乱地摆放着数以百计的金属“梁”和小的螺母、螺杆,在它们中间是我尚未完成的半成品 。……在我稍大一点的时候,我的兴趣扩展到了化学游戏上 。我曾和我的一个朋友用自制的火箭和火药做实验,实验的部分费用来自父母给我在学校吃饭的午餐费 。有一年夏天,我的爱好又转移到了检测我邻居家的土壤酸碱度和土壤中所缺少的营养物质上 。有组织的课外科技活动,对于培养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和动手、动脑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以前节目中曾介绍过,一位名叫索菲亚·沃尔沃的老师对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分子生物学家伯格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这位老师其实就是一名课外生物学兴趣小组的辅导员 。我们还看到:198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菲齐是天文观测活动的积极参加者;197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化学家李普斯科姆在11岁时聆听了大学教授们为市民举办的系列科普讲座,激发了对科学的好奇心 。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日本化学家福井谦一小学四年级时第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淡路岛临海学舍活动 。临海学舍是日本专为举办寒、暑期青少年活动而在海滨、山区兴建的数百座固定设施之一,它们统一归日本政府首相官房厅(相当于我国的国务院办公厅)管理,每年都有上百万名中、小学生到这里来参加野营、自然观察、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活动 。临海学舍为福井谦一等孩子组织了大量观察海洋生物的活动,从此福井谦一对海洋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年级和六年级时,他又参加了分别在和歌县箕岛、加太举办的临海学舍,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伴随了福井谦一的一生 。他在致中国读者的信中说: 我希望青少年们知道我所走过的学问之路是一条尊重自然的路 。自然对于我来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老师,同时也是令人无比敬畏的客观存在 。福井谦一还说:若问对我立志于学问和创造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那肯定是和大自然的接触 。正是这种接触培养了我对科学的直觉 。……大自然不仅把我引向了化学王国,它也是我探求化学理论时的一位不可缺少的老师 。美国病毒学家特明15岁那年参加了缅因州杰克逊癌症研究室为中学生举办的夏令营 。这个夏令营以生物学为主题,来自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通俗、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讲述生命的奥秘和癌症研究的意义 。夏令营还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解剖兔子,参加一些在中学里从未见过的实验 。夏令营激发了特明对生物学和癌症研究的兴趣,他连续3年参加了杰克逊研究室的夏令营 。特明上大学时选择了生物学专业 。毕业后,他利用进入研究生院前的那个暑假,又回到杰克逊研究室的夏令营,为孩子们讲课和辅导 。他要向当年的科学家们一样,使更多的孩子走上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道路 。在特明辅导小学员中,有一名来自纽约的17岁少年巴尔的摩,他也通过夏令营的经历喜爱上了生物学 。后来,巴尔的摩上了特明曾就读的那所大学,又与特明同样成为著名病毒学家杜尔贝科的研究生 。师生三人合作研究发现了病毒的致癌机理,共同荣获了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上述事例充分说明了科普工作对于培养一流科技人才的重要意义,同时科普工作也为培育国民的科学素养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特别是在目前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一时还不可能从根本上加以改变的情况下,我们科普工作者肩上的责任就更加重大了 。而我们的科普场馆,更要担负起与学校不同的科技教育职能 。6,求下联 书山遨游苦中有乐学海泛舟下句 书山遨游,苦中有乐,学海泛舟画壁展翅,历经风雨,诗坛贺词可以,还蛮好的攀登遨游都是动作书山对学海,不过宇宙和海洋和前面的书山学海不是很好的样子7,星海泛舟游宇宙 对下联星海泛舟游宇宙银河戏水弄星辰书山攀岩观河山月宫蟾桂渡苍穹学海扬帆游识8,粤语教材歌曲星湖泛舟 《星湖荡舟》水似万尺锦缎接远天岩如七星飞降落山前金光染星湖暧星湖美似画中飞仙高歌颂锦绣田园把我俩情双牵且看绿柳拂水面泛轻烟船儿穿梭轻轻过棹过彩桥新景拂见星湖舞 星湖唱迎来了情侣双双泛舟乐流连深情溶和在一片丝丝柳 朗朗月令我心醉意缠绵碧波里 景历乱但我心坚永不变9,诗海泛舟古诗词是什么 1、《安乐泉颂 》北宋·黄庭坚姚子雪麴,杯色争玉 。得汤郁郁,白云生谷 。清而不薄,厚而不浊 。甘而不哕,辛而不螫 。老夫手风,须此晨药 。眼花作颂,颠倒淡墨 。2、《欸乃歌二章戏王穉川》北宋·黄庭坚从师学道鱼千里,盖世成功黍一炊 。日日倚门人不见,看尽林乌反哺儿 。3、《哀逝》北宋·黄庭坚玉堂岑寂网蜘蛛,那复晨妆觐阿姑 。绿发朱颜成异物,青天白日闭黄墟 。人间近别难期信,地下相逢果有无 。万化途中能邂逅,可怜风烛不须臾 。4、《八音歌赠晁尧民》北宋·黄庭坚金生寒沙中,见别会有时 。石上千年柏,材高用苦迟 。丝乱犹可埋,心乱不可治 。竹斋闻履声,乃是故人来 。匏苦只多叶,水深难为涉 。土床不安席,象床卧烨烨 。革与井同功,守道非关怯 。木直常先伐,樗栎万世叶 。5、《八月十四日夜刀坑口对月奉寄王子难子闻适用》北宋·黄庭坚去年对月庐陵郡,醉留歌舞蹋金沙 。今年今夕千峰下,新磨古鉴动菱花 。寒藤老木被光景,深山大泽皆龙蛇 。西风为我奏万籁,落叶起舞惊栖鸦 。遥怜城中二三友,风流惯醉玉钗斜 。今夕传杯定何处 。应无二十四琵琶 。10,初二下册语文书的名著导读是什么 《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西游记》 《海底两万里》 《名人传》最新版(下学期):《海底两万里》《名人传》《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朝花夕拾》《格列佛游记》《水浒传》,我们老师留的寒假作业就是读水浒,每天5回,每回写50字梗概 。这是初二下册的目录,你看一下第一单元 1 藤野先生 2 我的母亲 3 我的第一本书 4 列夫·托尔斯泰 5 再塑生命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 第二单元 6 雪 7 雷电颂 8 短文两篇 9 海燕 10 组歌(节选)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 第三单元 11 敬畏自然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3 旅鼠之谜 14 大雁归来 15 喂——出来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科海泛舟 第四单元 16 云南的歌会 17 端午的鸭蛋 18 吆喝 19 春酒 20 俗世奇人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第五单元 21 与朱元思书 22 五柳先生传 23 马说 24 送东阳马生序 25 诗词曲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第六单元 26 小石潭记 27 岳阳楼记 28 醉翁亭记 29 满井游记 30 诗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 课外古诗词诵读 赠从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登幽州台歌 送元二使安西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无题 相见欢 登飞来峰 清平乐村居 名著导读 《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 《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附录 欣赏唐人狂草 短语结构类型表 句子成分简表 标点符号用法 后记
推荐阅读
- 雷海军,谁帮我取个好听有意思的英文名字
- 刘红阳,我闺女是七夕出生的至今没有名字有哪个朋友帮我起个好名字
- 柯文婷,发动脑经帮我写句话
- 杨柯,以我的名字杨柯为网名帮我想想
- 陈莹莹,我女朋友叫陈莹莹帮我想一句话八个字要很唯美的 先谢了哈
- 宫雨,求QQ华夏的游戏名以南宫雨帮我取几个标准字体而又帅气的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希望有华中科技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研究生能帮我解
- 名人励志文章,谁帮我说一下关于激励人的故事啊
- 大家帮我看下是不是有问题了,
- 创意素描图片,谁能帮我把这几张图片变成素描的非常感谢下面有两张示例最好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