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苏相机中国官网,我也能用上哈苏相机

和哈苏的120中画幅相机相比,哈苏的XPAN相机,在当时真的是比较亲民的了 。2.哈苏503CW哈苏503CW1939年4月,欧洲战事正酣,一架德国轰炸机坠毁于瑞典,军方在清理飞机残骸时发现了一台摔变形的侦察相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拍相机,瑞典国防部长立即将著有《候鸟的旅程》的鸟类学者、摄影家维克多·哈苏先生,问他能否为瑞典皇家空军仿造一部,哈苏先生语惊四座:“不能!但我能造一部比他更好的相机!”于是,第一台哈苏相机HK7诞生了 。
哈苏手动相机,哪款最经典?

哈苏相机中国官网,我也能用上哈苏相机



史上最经典的相机 我们来一一介绍 。徕卡M3素以浪漫著称的法国人曾经拍摄了一个短片:一位盲人被人搀扶着走在街头,一位妙龄少女走过,他嗅了嗅说:“夏奈尔”;路经一辆豪华轿车,车门一响,他随口说:“奔驰!”路边一位摄影者按下了快门,快门清脆而柔滑地一响,他不假思索地说:“徕卡!”徕卡?对,就是徕卡,相机中的劳斯莱斯!一个曾经与奔驰、万宝龙并称为德国工艺三大代表的品牌,一个代表男性沉稳、历练、勇气以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等诸多品行的品牌 。
徕卡拥有令人艳羡的贵族般传统:目前最流行的135相机最初就出自徕卡的门下,这大大改变了摄影的生态环境,摄影采访人员们终于扔下了笨重的大画幅相机,拿起徕卡奔赴火线 。上世纪30年代之后,国际环境日趋恶化,先后爆发了中国“九一八事变”以及西班牙内战,这成就了以罗伯特·卡帕为代表的战地摄影采访人员以及以坚固耐用、成像质量优异、便于维护的徕卡相机 。
当时很多美国部队随军摄影师都配发了徕卡相机,著名的巴顿将军就是徕卡用户中的一员 。根据美军规定,遇到紧急情况(如即将被俘)时必须破坏随身的装备,相机也在其列,一般情况下美军士兵往往用锤子或枪柄砸毁相机,不过这对徕卡相机来说却并不实用,使用徕卡的随军采访人员往往需要将手榴弹绑在相机上才能炸毁徕卡相机 。M3就是在这样的传统中诞生于1954年——当时欧洲刚刚走出了战争后的萧条 。
徕卡将积累的全部技术储备都用在了这台相机之上,相机采用了坚固的黄铜制作机身,各项技术指标都首屈一指,他不仅确立了徕卡M系列相机的地位,也奠定了战后测距式相机(俗称旁轴相机)时代的基本格局,从1954年投产到1966年停产期间,累计产量超过20万台 。徕卡M3推出以来,不仅在摄影界,甚至在政治界、演艺界等各个圈子里,都是身份、地位、品位的象征,一些用户对黑色相机边缘磨出的黄铜色情有独衷,而另外一些用户则对徕卡M3特有的快门声无法释怀,摄影界的摄影大师们更是将徕卡M3视为掌上明珠 。
至于说到M3的用户则令人咋舌 。除了创造“决定性瞬间”理论的著名摄影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阿登纳也赫然在列 。德国联邦政府一度曾经将徕卡列为赠送给国际友人的外交礼品,这在其它摄影器材品牌历史上恐怕也是没有的 。2. 哈苏503CW哈苏503CW1939年4月,欧洲战事正酣,一架德国轰炸机坠毁于瑞典,军方在清理飞机残骸时发现了一台摔变形的侦察相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拍相机,瑞典国防部长立即将著有《候鸟的旅程》的鸟类学者、摄影家维克多·哈苏先生,问他能否为瑞典皇家空军仿造一部,哈苏先生语惊四座:“不能!但我能造一部比他更好的相机!”于是,第一台哈苏相机HK7诞生了 。
哈苏的中画幅相机采用了一种模块化的设计,以机身为基础,可以根据需要搭配不同的镜头、后背、取景器等等,亦可使用卡尔·蔡司、施奈德、罗顿斯克等一流镜头生产厂商提供的不同镜头,这一技术理念在当时堪称前卫 。不过,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哈苏的相机销售总是不温不火,真正让哈苏一夜成名的还是上世纪60年代全力以赴发展阿波罗登月工程的美国航空航天总署(NASA),当尼尔·阿姆斯特朗用哈苏500EL相机为奥尔德林拍摄的登月照片传遍世界时,哈苏这个品牌就成为一个钉在太空中的永恒的名字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