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王怎么来的,胎记是怎么来的( 二 )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叫你商量事”的来历与说法是什么?
民间有句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这话的意思是说,对于老人而言,73岁和84岁都是个坎儿,很有可能活不过去 。如果过去了,就能再活好多年 。据说这两道坎是和孔子和孟子有关的 。其中,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病逝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 。孟子出生于公元前372年,病逝于公元前289年,享年84岁 。
由于这两个圣人,都是在73岁和84岁的坎儿时,没有能熬过去,人们就认为这两个岁数是有可能逝去的 。因此,古人也就把73岁和84岁称作是坎儿年,意思是遇到这两个岁数时要多加小心才好 。有没有科学道理呢?没有 。我只能说这是一种心理的暗示 。难不成死亡率都集中在了73岁和84岁的时候?显然不是嘛 。2015年时,中国的平均寿命是75.99岁 。
阎王、孟婆、黑白无常这些说法最早出现在历史何时何处?你怎么看?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间统治者有好几位,地藏王、阎王、东岳大帝、丰都大帝等,但在世俗心目中,最有权力、最厉害的,还是要属阎王,俗话说:“阎王叫人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人们多认为阎王是阴间的实际最高统治者 。上图《梨俱吠陀》“阎王”这个名称,并不是中国的国产,而是中国和印度古代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 。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传统的鬼魂信仰与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转生观念相结合,使阴间的地狱之说产生巨大的影响 。
【阎王怎么来的,胎记是怎么来的】阎王源于印度佛教,但也并非是佛教所固有的,佛教的阎王源于比佛教更早的古印度的民间信仰和印度教 。阎罗又叫阎摩,印度最初出现阎摩的形象,是在印度最古老的的诗歌集《梨俱吠陀》中 。《梨俱吠陀》大约产生于公元前1500年~前1000年,相当于我国周朝时期 。这部诗歌总集共有一千首诗,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许多神话传说 。
在《梨俱吠陀》中,阎摩是作为冥王出现的 。他是太阳神毗婆薮的儿子 。这个太阳神本想娶娑罗纽为妻,但娑罗纽受不了太阳神刺眼的光,便用了个“掉包计”,找了个跟自已一模一样的替身,举行婚礼之际,她便逃之天夭 。假新娘为太阳神毗婆薮生下了阎摩、阎蜜兄妹俩 。因假新娘与娑罗纽不同,不是神,所以她生下的孩子只能成为凡人 。
凡人必死 。阎摩“是人类的第一个死者,因此是必死的人类的祖先,是死者之王” 。阎摩作为第一个必死的人,承担起寻找、发现死者归宿及通向冥界之路的重担,后世的凡人皆遵循其道路 。他发现了冥界,自己便也成了冥界之王 。需要说明的是,这时的冥界,全无后来地狱那种阴森恐怖的景象,而是一个极乐世界;阎摩也不是后来那样专管审判罪鬼的威严的阎王爷,而是一位管理众亡魂的冥王 。
上图凡·德·史特莱特(Jan van der Straet)据但丁《神曲》所绘的地狱图到了两大史诗即《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时代(约公元前400年一公元200年)死亡之主阎摩有了很大变化,相貌威严可怖,红眼睛,黑皮肤,手持正义之杖,用之对一切凡人进行公正的判决:将善者送往极乐世界,将恶者投入地狱 。
在史诗中有对地狱的详细描绘,恶人要被扔进滚热的河中,剑树刺其肌肤,还要趴在斧刃上遭受磨难……在后来出现的一批《往世书》中,阎摩和地狱的理论就更加完备了 。阎摩被称为“人之审判者”,统治着多层地狱 。死者的亡魂都要到他面前接受审判,并需在判官(印度地狱也有“判官”)面前对证,将其行为一一登记入册 。审判后,善人被送入天堂,恶人则被打入不同的地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