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是?内涵、特点、发展模式介绍


县域经济是?内涵、特点、发展模式介绍


一、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概念,2012年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关于县域经济的研究开始增多,任萃颖(2016)研究认为:县域经济是在县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具有地理性综合性特征的经济单元,是要素资源在县域范围空间集聚和扩散,以及经济要素在县域范围内相互配置的一种区域经济形态 。
王潇音(2017)研究认为:县域经济是以县为依托,以乡镇农村为经济腹地的具有综合性特征的区域经济地理单元 。
严珺文(2018)研究认为:县域经济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涵:一是县域经济具有空间上的概念特征,是在县级行政区域的范围内所形成的地理经济单元;二是县域经济发展是要以市场为引导,已优化县域经济结构为手段,以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完善县域经济功能体系为目的经济活动主体 。
综合来看,县域经济是一种按照县级行政区来进行划分的区域经济,在区位上以县城为核心、以乡镇为纽带、将农村作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形成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以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为发展主题和方向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实现县域内各个产业的协调和全面发展,从而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县域经济特征
(1)县域经济发展具有综合性特点
县域经济的构成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特征,既包括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产业经济部门,也包含与之配套的关联性辅助性的产业部门,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个产业部门经济的带动,也影响着生产,流通,分配,销售等环节经济活动 。从这个角度看,县域经济发展具有综合性特征 。
(2)县域经济具有地域边界性特征
根据县域经济的概念,县域经济是进行特定经济活动的特定地理空间,而且,这个特定的地理空间就是限定了经济上的边界,其实质就是在县级行政区域单元内所发生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体,因此,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地域边界性特征 。
【县域经济是?内涵、特点、发展模式介绍】(3)县域经济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
不同地域范围的县域经济发展其发展目标,资源优势,发展战略以及政策等各不相同,因而其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着相对独立性的特征 。
(4)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农村性特征
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农业产业,而农业产业发展大部分是在农村地域范围内进行的,无论是从事农业种植,还是林业畜牧业等发展,农业经济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对于县域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而大部分县域地区的主导产业是农业经济,因此,从某种程度讲,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农村性的特征 。
三、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一)主导产业驱动型模式
(1)农业主导型
顾名思义,农业主导型的县域经济发展其经济支柱是农业产业部门,农业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占比最大,超过了工业和服务业等其他产业部门经济 。而且农业主导型的县域经济发展其主要发展在于推进农业产业的升级,提高农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和带动作用,进而发挥农业的关联效应,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据此不断推进县域经济做大做强 。
(2)工业主导型
一个县域地区的工业产业部门经济在县域经济中比重超过农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且占主导的情况下,那么该县域经济可以称作为工业主导型的县域经济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的比重逐步增加,工业主导型的县域经济模式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为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助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