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北京大学高崇寿在美补办医疗保险;为身患重病的好友邓稼先寻找最新抗癌药;替被蒙骗的王淦昌在海外媒体发声以正视听;支持经历坎坷的杨建邺写书并给予鼓励……葛墨林在书中还记录了很多自己亲见的杨振宁助人的事迹 。这些人里有杨振宁的好友,有他敬重的学界前辈,也有后结识的晚辈和本不相识的普通人 。无论什么人,与自己是什么关系,只要杨振宁知道他们做有意义的事而遇到困难,都会主动施以援手,过后自己绝不再提,更不求任何回报 。所以,书中记录的很多事、很多细节都是首次公之于众,这些内容无疑会使我们眼中的杨振宁更立体、更丰满 。
“杨先生就读于西南联大,人文素养方面是很高的”
杨振宁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但他的童年在清华园度过,后又就读西南联大,受到过很好的文化熏陶,加上他勤于学习,有着很高的人文素养 。葛墨林对此深有体会,在《我知道的杨振宁》中也有很多记述 。
杨振宁不善于打理自己的生活,吃穿用都很简单;但简单的物质生活背后,是丰富的精神世界 。他喜欢看艺术展、看戏剧演出,喜欢钢琴和音乐 。除了这些爱好,杨振宁的文化素养还体现在他的文字上 。葛墨林在书中插入了很多杨振宁的信件,无论是写给前辈科学家、后辈新人,还是写给官方媒体、个人挚友,书信的语言都非常得体,既能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也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谈问题、想办法 。准确、得体、真诚,是杨振宁书信的共同点,是其文化素养在语言修辞方面的体现 。
书中有一封1997年杨振宁写给西南联大同窗许渊冲的信,当时二人已多年未联系,杨振宁从读到许渊冲《追忆似水年华》和《回忆录》中的段落谈起,再说到希望可以读到全文,最后相约北京见面 。以有共同回忆的文章起笔,以认可老同学的作品接续,最后相约见面,既化解了久未联系不知从何说起的尴尬,又迅速建立起同窗的共情,寥寥几笔,智慧和素养都体现出来 。
除了联大同窗,杨振宁还与很多知名作家、文化名人有交往 。书中收录了一封巴金写给读者郭高岱女士的信,其中谈到“昨天杨振宁先生又来看我,谈得融洽,我把《探索集》送给他 。我主张对知识分子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爱,他也同意 。”与《巴金日记》对照可知,这封信写于1981年,杨振宁借回国机会专程到上海看望正在写作《随想录》的巴金,还带去了两瓶法国葡萄酒作为礼物 。杨振宁后来在演讲中曾多次提到现代文学馆、谈到巴金的《家》,也会说到与巴金的这次会面 。
葛墨林说,“杨先生就读于西南联大,文化素养方面是很高的” 。除了上述这些,本书还记录了很多杨振宁与作家、文化名人的交往和书信唱和,其智慧和文化素养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
葛墨林与杨振宁交往40余载,在思想、科研、教育和日常生活方面都有颇多交流,在此基础上完成的《我知道的杨振宁》,在回忆录中是非常难得的,其中既有深刻的认识,又有细节的感受,既把握住特点,又涵盖多个方面 。这些优长汇集一书,呈现出一个“真人”杨振宁 。对于杨振宁先生这样一位科学巨人的寿辰,无疑是一份很好的礼物 。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22日1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