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之间定春秋打一最佳生肖 二一之间定春秋是什么生肖


二一之间定春秋打一最佳生肖 二一之间定春秋是什么生肖

文章插图

明天就要过“年”了,法定的名称叫“春节”,是“节”而根本就不是个“年” 。
不过“春节”这个“节”,确实是源自被孙中山废掉的那个土土的“中国年”,人们也是相沿成习一直把它当个正儿八经的年在过;再说反正放假,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放纵一番(主要是放开肚子吃),总是件欢乐事儿 。
好吧,那我在这里,也就按照社会的习惯,谈谈用十二生肖来指称这个“中国年”的问题 。
按照十二生肖纪年法,今天是猪年的最后一天,一过午夜,也就进入了鼠年,这也可以称之为“猪尾鼠头” 。其实明天不仅是鼠年第一天,这个鼠年,在十二生肖纪年法中,也是排在最前面的那一年 。所以,现在来谈谈十二生肖纪年法的渊源,也算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时候 。

《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元刊本《困学纪闻》
其实关于这一问题,南宋末年人王应麟,早就做过一个很好的考证:
愚按“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午为马之证也 。“季冬出土牛”,丑为牛之证也 。蔡邕《月令论》云:“十二辰之会(德勇案:应正作‘禽’),五时所食者,必家人所畜,丑牛、未羊、戌犬、酉鸡、亥豕而已,其余(龙)虎以下,非食也 。”《月令正义》云:“鸡为木,羊为火,牛为土,犬为金,豕为水,但阴阳取象多涂,故午为马,酉为鸡,不可一定也 。”十二物见《论衡物势篇》 。《说文》亦谓巳为蛇象形 。(《困学纪闻》卷九)
这段论述,好就好在原原本本,大致列举出了传世文献中溯及十二生肖纪年法渊源的比较重要的早期记载 。
王应麟引述的东汉人蔡邕讲的“十二辰之禽”,也就是与所谓“十二辰”对应的十二种动物,是我们论述十二生肖纪年法历史渊源问题时首先要切入的基点,或者说是我们认识这一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
宽泛地讲,所谓“十二辰”,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赤道带均匀地分为十二个距离相等的段落,其中每一个段落,称之为“一辰”或“一次”,合称“十二辰”或“十二次” 。划分出这“十二辰”或“十二次”,是为给天文观测定立坐标 。比如行星运行到哪一个辰次(这一点,岁星,也就是木星,体现得最为鲜明),或是像太阳这样的恒星的“视运动”(即相对于地球的视觉位移)运动到了哪一个辰次 。其中太阳视运动的一个完整周期,就是太阳年(亦即地球公转回归周期)的“一年” 。
因此百思特网,所谓十二辰,同中国古代的纪年的形式,具有实质性的内在联系(中国古代通行的阴阳混合年,也是以太阳年为基础) 。若是用太阳视运动在这十二辰中所处的具体位置来标定月份的名称,就是用十二辰来纪月了,即《淮南子天文训》所说“月徙一辰,复反其所 。正月指寅,十二月指子,一歳而匝,终而复始” 。古代所谓“建正”,诸如建子、建丑还是建寅,指的就是以子月、丑月还是寅月作为一年开始的月份,也就是所谓“岁首” 。
十二辰的表述形式,是用天干地支中的“地支”,也就是子丑寅卯这一套东西 。很多朋友都知道,把天干地支组合起来纪年,像今年是“己亥”年,明天就进入了“庚子”年,这就是所谓“干支纪年法” 。在此基础上,若是省略天干而只有地支,就可以径称某年为子年、丑年、寅年或是卯年 。所谓“十二生肖纪年法”,实际上就是用十二种动物的名称来替代子丑寅卯等地支 。于是,就有了鼠年、牛年、虎年、兔年这些称谓 。
只用地支纪年的好处,是使得纪年的刻度可以在一个合适的幅度内重复,即每十二年一个周期 。显而易见,对于绝大多数寿命不过百岁的人来说,以这个幅度循环的周期,是很适用的 。而用十二生肖取代地支,只是起到更加生动、更加形象的作用,人们也自然会因其生动形象而乐于使用,以至通行于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