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中义,人与世界作者是谁

1,人与世界作者是谁 夏中义小磊

夏中义,人与世界作者是谁


2,如何理解精神成人精神成人”的内涵是,旨在让一个大学生于本科期间初具“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之潜质,认真且持续地向自己追问“如何做人”这一终极命题 。2002年夏天,由著名学者夏中义教授主编的《大学人文读本》出版以来,获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媒体谓之“填补了大学人文教育读本的一片空白” 。随之,华东师大、上海交大、苏州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将“读本”列入公共选修课程 。为适应教学需要,正面应答当下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成长烦恼,引导大学生走进“读本”所拓展的“思想宽银幕”,2003年8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又推出了由夏中义先生主编的、更加适合于大学课堂教学的《大学人文教程》 。一个大学生,从18岁到22岁的大学时光,是其生命史特有的“灵魂”发育季节,“精神营养”尤为重要 。夏中义先生指出,现代意义的大学,在其从中世纪欧洲大陆崛起之时,被称为“精神城堡”,然而,今天的社会和大学校园,功利主义之风盛行,大学毕业“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成为不少大学生的追求,在某种意义上,今天的一些大学变成了“职业培训场”,一些家长也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发育,忽视其精神的发育 。之前,就已经有学者撰文指出,我们的高等教育没有赋予受教育者以法理意义上的公民素养、伦理意义上的道德底线、文化意义上的道德情怀和心灵意义上的爱的能力 。换言之,我们的高等教育缺乏的是人文素质的培养 。只是我们在实践中一直忽视或不敢正视这种缺少罢了 。在西方高等教育史上,人文精神是维系大学命运的一种精神 。谈到西方人文精神,人们自然会想到启蒙运动,在一定意义上,人文精神即由启蒙运动衍生 。启蒙运动自西欧发起,它以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各种特权,以科学、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和教会世俗权威,把人们从中世纪拖进了现代社会 。中国具有启蒙意义的事件,最早要数梁启超的“新民运动” 。当时,梁启超就认识到,中国的深重灾难,并非礼崩乐坏或对传统权威的背叛,而在于失掉了人格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然而他的“新民”思想是从国家本位而非个人本位出发,强调的是国家自由而非个人自由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得出封建传统的罪恶归根结底是剥夺和践踏人权 。其后,蔡元培先生对西方现代大学制度采取了“横向移植”,在北大种下个人自由、尊严和权利等神圣不可侵犯的理念 。但是,在20世纪后半叶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启蒙之路逐渐荒芜,中国大学向着畸形的方向演进 。当然,这种畸形指的是人们主动放弃了对个人自由、权利及个体生命价值的肯定,这样的大学是没有人文精神的大学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在于其内蕴的人文精神、批判性思想及“包容性”之博大 。人文教育的地位,从终极意义来说,体现着自由在人类心目中的地位,体现着生命意义在人生中的地位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德里达说大学是“无条件的大学”,这种“无条件”实则强调大学的独立性,“不光相对于国家是独立的,而且相对于市场、公民社会、国家的或国际的市场也是独立的” 。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缺失,辐射到整个社会,造成了普遍民众的人文缺失 。我以为,在今天,刻意去谈人文精神缺失似乎意义不大,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如何去补救这种缺失 。值得欣慰的是,许多人文学者已经在这方面作出了努力 。金耀基的《大学之理念》、杨叔子主编的《大学人文启示录》、杨东平编纂的《大学精神》、尤西林著的《人文科学导论》,近来王尚文、吴福辉、王晓明主编的中学《新语文读本》和葛剑雄、何怀宏等20余位学者合著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在补救人文缺失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至夏中义主编的《大学人文读本》提出“精神成人”,人文精神始形成一股风暴 。夏中义先生所说的“精神成人”的内涵是,旨在让一个大学生于本科期间初具“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之潜质,其鉴别尺度之一,当是看其在学业之余,能否认真且持续地向自己追问“如何做人”这一终极命题,以及在何种价值水平上思索乃至践履此命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