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19231929年中国是什么时期

1,19231929年中国是什么时期 北洋政府执政,军阀混战时期 。北方算北洋时期,南方,27年以前属于大革命时期,27年以后按解放后的官方叫法属于土地革命时期【十三五时期,19231929年中国是什么时期】

十三五时期,19231929年中国是什么时期


2,十三五指的是什么时期2016年—2020年 。十三五指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就是指2016年—2020年 。扩展资料:“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目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 。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年规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十三五时期,19231929年中国是什么时期


3,国家是怎样划分时期的 为什么会叫十二五时期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具体讲;十二五时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从1953年起逐步实行的,也就是每5年是一个时间段 。依照五年计划的阶段划分时间 。如今处于国家第十二个5年计划阶段 。因此被称为十二五 。望采纳
十三五时期,19231929年中国是什么时期


4,十三五时期是指什么时候1、“十三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6--2020年 。“十三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 。“十三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6--2020年 。关于十三五的规划还没有正式出台,要等到十二五末才能进行规划 。扩展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 。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5,十三五规划中实有指标占比最高的是什么首次提出了“十三五”规划总体框架,表示将在十大方面取得明显突破:“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农业现代化、改革体制机制、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民生、扶贫 。” 日前,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公布了“十三五”规划十大目标任务,分别是1.保持经济增长,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调整优化产业结构,4.推动创新驱动发展,5.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6.改革体制机制,7.推动协调发展,8.加强生态文明建设,9.保障和改善民生,10.推进扶贫开发 。其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首度写入五年规划 。不明白啊 = =!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自杜甫的《春望》,历史背景是: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 。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无限的感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自杜甫的《春望》,此诗作于肃宗至德二载(757)三月 。历史背景是:先一年六月,安史叛军攻进长安,“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又纵火焚城,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废墟,满目凄凉 。先一年八月,杜甫将妻子安置在鄜州羌村,于北赴灵武途中被俘,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至此已逾半载 。时值暮春,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无限的感慨 。创作了这首历代传诵的五律 。《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原文: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 。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 。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 。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 。“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 。“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 。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 。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 。“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 。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 。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 。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 。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 。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 。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 。“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 。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 。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 。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 。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