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哪首诗,《春》朱自清优秀获奖教案

亮点为题目中的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承联(颔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对仗形式上,这是一句流水对 。也有人认为,前有刘孝绰妹诗:“落花扫更合,丛兰摘复生 。”但当白居易呈上其应试之作时,顾况又笑着说:“有此才情,居亦何难?”而所呈之诗,正是这首:题解:赋得古原草送别凡是我们在诗题前读到“赋得”两字,则代表这是一首应试诗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首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哪首诗,《春》朱自清优秀获奖教案



酬悟空邀答:白居易十六岁那年,经友人介绍,在长安拜访当时担任着作佐郎的顾况,顾况听其名字后,就开玩笑说:“长安米贵,想白居不易 。”但当白居易呈上其应试之作时,顾况又笑着说:“有此才情,居亦何难?”而所呈之诗,正是这首:题解:赋得古原草送别凡是我们在诗题前读到“赋得”两字,则代表这是一首应试诗 。相当于考试时的命题作诗,诗的题目是“送别”,限定以“古原草”作兴,也就是说,要借咏古原草写送别 。
由于是限时,限题,限内容,限形式之作,所以这类题目传下来的佳作并不多,即使这首,也不能代表白居易的诗作水平 。起联(首联):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春草(芳草),是离别的意象 。出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词中也有很多借春草写离别的佳句,如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苏轼的“天涯何处无芳草”等等 。
由于题目限定以此作兴 。所以用春草切入,估计大部分考生都会如此 。离离是指茂盛的样子,枯荣与荣枯字序不同,意思就不同,枯荣是说春草,荣枯则是写秋草 。而此句的目的一是为了点题,二是为了带出颔联 。承联(颔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对仗形式上,这是一句流水对 。在格律上是拗救句,句式是: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
起句的“不”是入声字,这里应平用了仄,在对句中作了救 。周啸天说乐天用“野火”这个意象,是为了营造一种壮烈的意境 。白居易当时是否这么想难以定论 。但有一点肯定的,起句写了“原上草”,但尚未写出“古”意 。所以承句一定要补述,否则扣题就会不紧 。“野火”的意象源于“烧荒” 。烧荒是汉代时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一种举措 。
在秋天时,卫戍将士纵火焚烧野草,使敌方骑兵缺乏水草给养 。承句是借此意象补述题目的“古原草”要求 。转联(颈联):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颔联的流水对,妙在自然浑成,此联的比肩对,则胜在精炼工整 。但也有人认为此联,出句与对句意同,有合掌之疑 。由于主题要求是写送别,所以转句必须带出主题,这句的运笔很精妙,远芳和晴翠,仍是春草的意象 。
侵和接是“吹又生”的延申,又连出古道、荒城两个离别的意象,为结句作了铺垫 。结联(尾联):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结联化楚辞句而成,王孙在这泛指要送别之人 。此联结得凑合,笔力有所不继 。仅仅为应试扣题交代了离别之事 。既乏力度,也缺高度,显庸弱 。比起唐诗写离别的名句,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等等尚有一段距离,即使比起白居易后来的大手笔,也相差甚远 。主要原因,估计是当时的白居易还年轻,缺乏阅历,对离别之情尚未有深刻体会 。诗写得较浑朴 。亮点为题目中的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广为人称道 。句子借起联的枯荣展开,用尽和生作出强烈对比,语言朴实有力,让人过目难忘 。《唐律消夏录》则认为全诗枯率窄狭,未能展动,全因得此佳句所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