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什么的玄奘,明刊本西游记中( 二 )


见于记载的玄奘在国内受学的13位老师中,有8位是属于摄论学派(严法师、慧景、宝暹、道基、道岳、法常、僧辩、玄会) 。玄奘最先在洛阳跟从严法师学习《摄论》,后来发愿西游求法,亦在取《十七地论》(即《瑜伽师地论》,汉传佛教经典名称为《十七地论》的是南朝梁真谛翻译的《瑜伽师地论》节本),可见玄奘受到摄论学派的深刻影响,他关注的重点始终是瑜伽行派的佛学学问 。
玄奘的学习路径大致是这样的:在成都求学时,玄奘首先接触到的是具有地论学派背景的《摄论》思想;后来,逐渐脱离了地论南道系(可以参照武侠小说的说法理解为南派)的摄论学派,而求访具有毗昙学派背景(可以理解为北派)的摄论学派,更直接学习南朝梁真谛门下所传承的《摄论》体系 。换言之,在玄奘的青年时代,北方流行已久的《涅槃经》、《成实经》、《毗昙》学与真谛在南方译传的《摄论》、《俱舍论》,构成当时南北佛学的主流;但是玄奘通过学习,深感真谛等古德高僧的译著有不尽完美的地方,致使义理含混不清,使得后学理解不一,各种注疏也各不不同,从而造成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分歧很大,难以融会贯通;特别是当时摄论、地论两家关于法相之说各有不同,使得玄奘对唐初佛教思想界的在佛理上潜在的分歧和争议深有疑问,遂产生去印度取经的意向——当我们后人比较宏观地审视佛教思想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南北朝时代在中国流传的唯识思想基本上都属于印度前期瑜伽行派的思想或曰唯识古学,等到唐朝玄奘大师自印度回国译出《成唯识论》等一系列经典之后,中国才开始传播印度护法一系的印度后期瑜伽行派的思想或曰唯识新学 。
当然,此时的玄奘还不可能清楚自己的历史作用 。武德九年(626),玄奘向东来大唐的中印度法师波罗颇迦罗密多罗(简称“波颇”)咨询佛法,在咨询的过程中了解到印度戒贤法师在那烂陀寺讲授《瑜伽师地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直接接触原典并重新翻译成汉语,并将既权威又新鲜的佛学思想输入中国 。因而,玄奘取经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并输入权威新鲜的佛学思想,来融合法相学中的北方地论学、南方摄论学的差异,从而消弭分歧和争端,统一中国佛学思想 。
历史上,唐僧玄奘取经到底是几个人去的?

西游什么的玄奘,明刊本西游记中



真实历史上的玄奘法师,只身一人从长安出发,过凉州,出玉门关,途径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最终到达印度,当时的天竺 。《西游记》里说唐玄奘被李世民封为“御弟”,然后赐金银马匹,支持他求取真经 。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贞观元年,唐僧向李世民上表,允其西行求法,被李世民拒绝,事实上,李世民对佛教并不感冒,不仅如此,还在朝堂上对佛教表示反感,说梁武帝父子好佛教,结果国破家亡,公开宣布:“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 。
所以,皇帝对此事是不支持的,但唐玄奘求取真经心切,于是独自一人偷渡出关,没有什么“通关文牒”,也就别提什么随从了 。虽然在期间遇到过追随者,但所有人几乎都耐不住清苦,离他而去,甚至有个向导在离开时还抢去了他的盘缠,所以真实的唐玄奘在求真经的路上,虽然没有妖魔鬼怪,但也没有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护佑,是一个信仰坚定伟大的僧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