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和 *** 作
活动材料
1、学习听清楚教师的要求,按要求进行活动并检查自己的活动结果
2、学习讲述自己的 *** 作活动过程和结果
3、基本学会数学 *** 作
活动技能
1、倾听清楚 *** 作活动的规则 , 按规则进行活动并检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能清楚的讲述 *** 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3、学习有条理地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2、目标的全面性
目标的全面性是指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思考在本活动内容和情境条件下“幼儿学会了什么”(知识目标)、“幼儿能学吗”(能力目标)、“幼儿学得有兴趣吗”(情感目标) 。一般说来,活动目标应包括学习内容的要求及幼儿行为的养成要求 。在制定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时,教师应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偏重知识的学习 , 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二是错误理解“全面性”,表现为脱离活动内容和具体情境的形式上的面面俱到,即凡是数学活动就必定有认知、情感与态度、 *** 作技能三个方面的目标 , 从而使某些目标成为装饰或点缀,对幼儿发展以及教育教学并无价值 。
3、目标的针对性
由于教育活动的目标可以作为检验活动效果的依据之一,因此目标应当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可 *** 作的、可评价的 。也就是说,目标的制定必须有针对性 , 而不是空泛、笼统的 。如某中班数学活动“家里的数字”的目标设定为:
(1)感受数字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培养幼儿对家的美好情感 。显然,这样的目标是空洞而无针对性的,无法作为评价活动效果的依据 。
这一活动的目标可以调整为:
(1)寻找和搜集家里带有数字的照片或图片,通过交流与分享活动感受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2)愿意与同伴交流 , 尝试大胆表述;
(3)在集体参与的观察和交流活动中进一步萌发对家的美好情感 。这样的三条目标就比较有针对性 。
4、目标的统一性
美国课程专家布鲁姆认为,“教师所期望的学生的变化便是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 。”“阐述教学目标,就是要以一种较特定的方式描述在单元或学程完成之后,学生应能做(或产生)些什么,或者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也就是说,教师既可以以幼儿为主体表述教育活动目标(行为目标),如幼儿“说出”“会用”等 , 也可以以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影响和具体教学行为为主体表述教育活动目标,如“使幼儿……”“启发幼儿……”“引导幼儿……”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 , 在同一个教育活动目标中,主体必须统一 。一般来说,为了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上,我们提倡以幼儿为主体进行表述 。这种表述方式可使教师从幼儿行为的变化中观察他们的发展状况 。
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
具体内容如下: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 ,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进行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
推荐阅读
- 门窗过梁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 “树”字的四字成语
- 苍溪雪梨和香梨的差别有哪些?
- 加固胶的作用是什么?
- 冰心的原名叫什么?
- 哪些昆虫有装死的本领
- 馒头上的红点去哪买
- 有谁知道《甘十九妹》的片尾曲
- zinc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 关于鹰的知识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