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时战旗写的什么名号,苏轼《赤壁赋》原文

周瑜在赤壁之战的功劳是世人皆知的 。单说赤壁之战,曹操确实是被黄盖的火攻之计打败的 。曹军在撤退时烧点了大量剩余的船只,说明赤壁之战,曹军并没想象中损失的厉害 。赤壁之战,毫无疑问是周瑜的功劳大 。不过,赤壁之战是被夸大的太离谱了,包括诸葛亮的神奇智慧 。
赤壁之战为什么确立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 。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南方的局势也在风云变幻中 。首先是位于东南部江东地区的孙吴政权,经历了孙坚和孙策孙权父子两代的经营,实力不断增长,势力逐渐趋于稳固 。这时曹操已打败袁绍、基本解除了后方的隐患,开始将目光投向东南 。他写信给孙权,直接言明要拿下江东之意,劝其趁早投降,莫作无谓挣扎 。
孙吴政权内部因之出现了主战与主和两派意见,主战以周瑜、鲁肃为首,主和以张昭等为首 。孙权经过对形势的审慎权衡之后,最终决定不接受曹操的招降,而要与之一战 。面对强大的敌手,还能够举全国之力奋起迎战,孙权的气概值得后人尊敬,无怪乎曹操也曾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字仲谋) 。而此时的刘备,虽然已经请得诸葛亮出山,但基本还在各处“流处于夹缝中求生存的阶段,并没有自己的固定地盘 。
曹魏与孙吴之间一触即发的战争形势,给了刘备一个绝好的机会 。此前,诸葛亮尚在南阳草庐中高卧隐居,刘备三顾茅庐诚心求教之时,诸葛亮就作出了著名的《隆中对》,按照他的分析,联合孙吴共同抵抗北方最强大的曹操,是刘备政权唯一可行的出路;而眼前的机会正是他所预言并等待已久的,又岂能错过 。所以诸葛亮便一叶扁舟前往东吴,向孙权表达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 。
由此两家正式联手,共同准备这场无可躲避的宿命之战 。这场战争发生在建安十三年 。孙吴一方毫无疑问是直接面对曹操大军的正面战场 。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从中协助,刘备军队则从侧面配合 。通过理智的分析,联军一方认为:操麾下虽然号称百万或八十万军队,但实际上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虚张声势而已;曹军远道而来,必定疲惫不堪,粮草后勤也未必能够及时供给,土兵又难免会想念家乡,所以军心并不稳固;北方人对南方水土、气候都不能适应,且江东多水域,北方人习惯骑马与陆战,对于水战并不擅长 。
综合以上几点,南方联军的胜算还是很大的 。此后,联军经过妥善而巧妙的布置,使用反间计、苦肉计等,终于成功地削弱了曹军实力,最后火烧曹营战船,使曹军的水寨变成一片火海,彻底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 。此役曹军惨败,人马烧死溺死者不可胜数 。当然,也有学者指出,曹军士兵因气候潮湿不服水土而患传染病者众,也是其落败的一个原因赤壁之战深刻影响了当时的局势 。
战后,孙吴一方本想乘胜追击,向北侵入曹魏的势力范围,但被曹军成功地阻挡住 。刘备则趁机向孙吴借取了荆州,并以此为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了自身实力,进而开始向西南方向经营,谋取益州巴蜀之地 。待刘备平定了西川、正式建立蜀汉政权的时候,天下“三足鼎立”局面便形成了 。曹魏、孙吴、蜀汉三家政权虽然实力并不对等,但它们之间互相制约,也取得了一个短暂时期的平衡态势,史称“三国时期” 。
为什么说赤壁之战是刘备打的,和孙权无关?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提得比较搞笑 。谁都知道赤壁之战是孙权和曹操打的,主将是周瑜,刘备嘛,只是顺便打了个酱油而已 。公元208年,孙权在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后,第六次西征黄祖,除了为父亲孙坚报仇的原因,孙权还有趁机夺取荆州的目的 。曹操这时已经基本平定了北方,有时间也有能力将目光投向荆州和寄居在那里的刘备,曹操听说孙权打败黄祖后,知道他有觊觎荆州的野心,就立刻亲率十几万大军南下,荆州幼主刘琮在属下的劝说下,不战而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