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观的后感200字

本文目录一览

  • 1,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观的后感200字
  • 2,感动中国观后感
  • 3,09是大感动中国人物 观后感急
1,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观的后感200字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看完栏目,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我的心里不由得产生了疑问: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们令九州动容?走进他们,叩问自我,在感动中找寻本真 。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动,的确伤感,可是它却有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有的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总是触碰你内心里最软弱的地方,但更多的时候,感动让人坚强,因为当你看到身边还有那么多人,有尊严,善良坚强的活着的时候,你,也就多了更多向前走的勇气 。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那我们也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 。这就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观的后感200字


2,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一看了感动中国后,总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 。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2014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感动我的人有十个,有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有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 。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 。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 。这是老人的初衷 。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 。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 。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 。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 。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 。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 。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 。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 。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 。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 。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崇仁厚德!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 。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范文二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播出了,如果不是在姥姥家看了会电视,我还不知道今天就演感动中国 。看完感动中国,我真心觉得,闲着是罪恶的,浪费钱也是罪恶的 。闲着,其实就是浪费时间,那么概括起来,浪费是罪恶的,应该怎么办?应该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金钱,珍惜资源 。当有真的感触的时候,这些词句就不是空话和口号,不空洞也不高大 。98岁的胡佩兰奶奶一生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格桑吉德教书的那个地方,拍的那个小孩子,穿的那么脏,那么破,我们随便给他们一点也是好的,既然如此,我们怎么好意思浪费,怎么好意思随便把衣服什么的丢掉,应该捐出去 。还有捡破烂资助孩子上学的刘盛兰爷爷,他活的那样勤劳;还有为孩子凑学费在生命的最后抢时间为孩子们绣制清明上河图的母亲姚厚芝,时间对她来说多么宝贵,我想她每天都会企盼哀求上天能多给他一点时间,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你所浪费的今日,是昨日殒身之人所期盼的明日 。有的时候我会觉得闲,会觉得不知干什么好,好像找不到意义所在,而现在,在刚看完感动中国人物之后的强烈感情下,我觉得,有一件事,我们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做,以后忙完自己份内的事也不会觉得闲得慌,那就是:慈善 。有时候我也会想,有什么好捐助的啊,他们有那么穷吗,再说政府干嘛去了?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没有同情困难人群的感情基础,我没有见过那种场面,或者通过媒体看过几眼已经被岁月冲淡了,但是一旦把那个画面放到我眼前,我会被震撼,然后内心柔软的说不出话来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成长环境艰苦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加惦念自己当初那种穷乡僻壤,会更加懂得同情困难的孩子,不是说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们没见过,没有那个触动 。所以说,让所谓温室里的花朵去“体验生活”,体验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