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人格测试这么火 人格测试( 二 )


INFJ:提倡者,安静而神秘,同时鼓舞人心的理想主义者 。
……
02 关于这个测试靠不靠谱的一些争议
听上去挺“科学”,还有理论依据,这也是 MBTI 如此流行的原因 。
不过,心理学界关于 MBTI 是不是真的“靠谱”,其实一直存在争议 。
我们来看看各方的理由 。
1.这个测试的创建者说:
创建这个测试的初衷,是想让荣格的人格理论能够被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因为很多看似随机的行为和思考方式,背后其实都能找到基于人格类型的逻辑 。
另外,成年人的人格其实非常有序和稳定,所以这个测试能帮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性格、行为方式、优点、缺点等 。除此之外,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别人 。
举个例子,你可能会发现,有些同事好像不太爱参与大家的讨论,总是一个人默默工作,容易被定义为“孤僻、不合群”,但其实他可能只是更喜欢专注和独立的吸收信息( I )的、更内倾的性格 。
2.一些心理学学术专家认为,这个测试其实不太靠谱:
因为它给出的测试结果在有效性上有一些局限,因为情绪、环境等变化因素,很多人在不同时间做这个测试,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 。
举个例子,你在刚和朋友一起愉快露营后,对于“更倾向团队合作”“在人群中令我快乐”这类问题会有更积极的答案;第二天在工作中和同事因为意见不同发生争论后再来做同样的题,选择可能就会截然相反了 。
此外它的“科学性”有待商榷 。学术界判断是否科学的方法之一,就是看它在小范围测试中的分析结果能否被复制到其他人群,MBTI 测试没有类似的可复制、可推广到更大人群的实验和数据;
还有,这个测试对人的行为和思维描述都是二元的,但很多时候,你自己的真实情况并不是能简单用“二元法”分类的 。所以经常会出现测试者遇到“我有时更倾向于这样,但是有时更倾向于另外一端”,不知道如何作答的情况:
比如有一道题目问“对你来说,有条理比能适应更重要”,但是对于很多实际情况来说,这两者并不冲突,就比如你想要融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可以做到既有条理地列出优先级,也可以积极学习和适应?
又或者“你通常都很有动力和活力”,那么如果我在打游戏的时候充满动力,一到学习和工作就毫无动力和活力,要怎么选择答案呢?
最后,所有的心理测试都会不可避免的让人陷入“巴纳姆效应”,就是你会选“你想成为的样子”,而不是“你本来的样子” 。
因为我们都希望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嘛,这可以理解,但是确实也会影响这类测试的可靠程度——那测试结果会是真实的你,还是想象中的完美自己呢?
3.当然了,也有另外一些专家认可这个测试:
虽然它可能从科学的视角来看不够严谨,但是它也并非是玄学,它的题目是基于对人类认知方式的观察、归纳而形成的类别,而测试者自己的回答也只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选择 。
整个过程并没有像看面相/手相一样——你印堂发黑,所以有血光之灾;而是基本归纳:你在人群中不爱说话 —— 那你的交流方式更倾向于内倾 。
另外,人类期待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是一个本能,MBTI 作为工具,题目中的部分问题确实能帮助人注意到自己平时不会关注到自己的行为、思考方法,部分分析也可以帮助你了解“别人眼中的你”到底是什么样的 。

型人格测试这么火 人格测试


图片来源:pinterest
03 所以,MBTI 能用吗?有用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