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乐斗怎么收集场景,还带来一大波小游戏


如何有效收集信息?
《奇特的一生》里的柳比歇夫至今仍是我的偶像之一 , 这个将时间用到极致的自然科学家 , 展现了一个“时尽其用”人生是如何精准计算高效度过的 。他记录时间的方法再简单不过 , 一支笔、一本笔记本 , 事无巨细 , 将每天做事所花费的时间精确到每时每分加以记录 。对我来说 , 记录这件事本身 , 就非常有意思 。它会承载着你的过往、思想、灵感、甚至灵魂 , 让你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 , 剖析自己 , 修正自己 , 成为自己 。
2018年已过两月 , 农历狗年才刚刚到来 。新年伊始 , 人们总希望新年孕育着新希望 , 不如就从记录这件小事开始 , 从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开始 , 用“一元化”笔记的理念来调整日常信息处理方式 。知道奥野宣之是从《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开始 , 作为日本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的奥野宣之来说 , 在出版社和报社的工作意味着他需要撰写大量文字 , 但是每一个写作人都知道 , 灵感并不会凭空而来 , 除了偶有的“神来之笔” , 更多是靠经年累月的积累和长时间的阅读和深入思考形成 。
所以 , 当奥野宣之作为“笔记本作家”出现在大众面前之时 , 我并不感到意外 , 反之觉得理所当然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并非新书 , 而是《如何有效整合信息》(2008版)的修订本 , 与之前版本不同的是 ,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 , 2017版中试图回应了传统笔记本是否能抵抗住智能手机冲击的问题 。书中介绍的记笔记的方法实则非常简单 , 就是用一本笔记本记录所有信息 , 包括工作内容、待办事宜、会议记录、想看的书、想去的地方、生活的突发奇想、晚餐吃了什么 , 还想去吃什么 , 想去哪玩 , 为什么想去那玩等等等 。
只要是你想到的 , 什么都可以一股脑的记录在里面 , 不需要分类 , 不需要拆分工作和生活 。这就是“一元化”笔记 。经过几个月的亲身体验之后 , 我或许可以解答一些自己最初阅读时的一些疑问 。笔记真的能找回独立思考的原味吗?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的书腰上写着这样一句推荐语:“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 找回独立思考的原味” , 我用书中教我的方法 , 把书腰上的这句简介剪了下来 , 贴在笔记本中 , 要知道 , 曾经这样的书腰我随手就扔 , 因为太影响阅读体验了 。
但是现在他们不断有了好去处 , 还能时常提醒我 , 这本书的精髓到底是什么 。但是记笔记真的能找回独立思考吗?我想 , 每一个曾经写过日记的人一定深有体会 , 即便是写流水账也总能回忆起一些当下情绪和思绪 , 当你把情绪和产生情绪的原因链接起来的时候 , 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因果思考 , 思绪当然也不只是直线的 , 它是发散的 。正如书中所说 , “要勤于动手 , 思考才会逐步前进 。
边抱着胳膊边看电视 , 思考是无法前进的 。”当然 , 记录本身也存在着非理性面 , 当你回顾笔记时 , 可能发现“有用”的东西并不多 , 但是那些无意识想到的好点子 , 也绝非凭空而来 , 这些积累总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的思维模式 。乍看毫无联系的信息能触发灵感吗?很多人 , 在还没开始做某件事之前就习惯性追问 , 我做了之后有什么好处呢?我学了之后有什么用呢?7岁时因为学游泳太难就放弃了 , 18岁时因为一次意外 , 落水而丧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