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宪怎么不救蜀国,蜀国最终投降魏国

这时蜀国已经灭亡 , 救援蜀国只是句空话 , 吴帝孙休的真实意图是混水摸鱼 , 吞并蜀国东部沿江诸郡县 。至于后来东吴攻打罗宪 , 《襄阳记》中把罗宪塑造得义正言辞就更没道理了 。东吴没有全力救援蜀国 , 有两个原因:第一 , 东吴发生了内乱;第二 , 未能预见蜀国会灭亡 。
蜀国灭亡时 , 为何东吴非但不救 , 反而趁火打劫?
概念错误!东吴没有不帮忙 , 而是积极出兵救援 。只是兵马未到而刘禅已经投降 , 所以东吴攻打的是当时已经归属曹魏的土地 , 不能说趁火打劫 , 因为那时候属汉都没有了 。东吴的做法无可厚非 。(刘禅)先理一下这个所谓的“趁火打劫”事件 。根据《三国志 吴书 三嗣主传》的记载 , “冬十月 , 蜀以魏见伐来告......甲申 , 使大将军丁奉督诸军向魏寿春 , 将军留平别诣施绩于南郡 , 议兵所向 , 将军丁封、孙异如沔中 , 皆救蜀 。
蜀主刘禅降魏问至 , 然后罢 。”就是说吴主孙修在收到曹魏伐蜀的报告的时候 , 没有耽搁 , 立刻调兵遣将 , 兵分三路 , 丁封、孙异直接往沔中救援蜀汉;丁奉率军攻打曹魏控制的寿春 , 意在围魏救赵;留平、施绩驻扎南郡准备视情况策应 。但是兵马未到 , 刘禅已经投降 , 所以救援没有成功 。因此 , 不帮忙一说相当荒诞 , 你自己投降这么快还怪别人吗?(孙休)那位什么会有东吴趁火打劫一说呢?在于下一段的文字:“二月 , 镇军陆抗、抚军步协、征西将军留平、建平太守盛曼 , 率众围蜀巴东守将罗宪......魏使将军胡烈步骑二万侵西陵 , 以救罗宪 , 陆抗等引军退 。
”第二年 , 东吴陆抗、步协、留平、盛曼又会攻蜀汉的巴东守将罗宪 , 所以有趁火打劫一说 。另外 , 在《蜀书 霍弋传》部分 , 裴松之作著时引用了一段《襄阳记》的文字:“吴闻蜀败 , 起兵西上 , 外讬救援 , 内欲袭宪 。宪曰:"本朝倾覆 , 吴为唇齿 , 不恤我难而徼其利 , 背盟违约 。且汉已亡 , 吴何得久 , 宁能为吴降虏乎!"”然后说罗宪击败了东吴“入侵”的军队 , 孙休又派陆抗率大军攻打 , 最终罗宪向曹魏求援 , 司马昭派胡烈率军救援 , 陆抗退兵 。
(魏灭蜀之战地图)《襄阳记》的作者叫习凿齿 , 他的另一部作品就是《汉晋春秋》 。其立场相当鲜明 , 褒扬蜀汉而贬低魏、吴 。所以 , 其文章中对东吴救援蜀汉的行动定性就是“外讬救援 , 内欲袭宪” , 目的就是夺取罗宪的巴东之地 , 而罗宪则被塑造成据理力争的英雄 。但是 , 这个逻辑是不通的 。东吴救援行动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 只有东吴自己知道 , 《襄阳记》中的话就属于诛心了 , 没有证据 。
况且 , 蜀汉是投降得相当快 ,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 东吴救援不及情有可原 。所以 , 揣测东吴本意就是趁火打劫的观点不能成立 。至于后来东吴攻打罗宪 , 《襄阳记》中把罗宪塑造得义正言辞就更没道理了 。因为即使《襄阳记》也没有否认一个事实 , 那就是是蜀汉先投降 , 而东吴后攻罗宪 。所以说 , 东吴攻打巴东的时候 , 蜀汉已经灭亡 。东吴并没有违背盟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