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飞远 当你飞远去当你离我而去( 二 )


顺丰自2014年先后收购了北京小红帽、深圳银捷和成都星程宅配,这个时间节点也是顺丰频繁「触电」的时候,顺丰优选快速拓展并向下沉市场渗透、嘿客大规模铺店 。无论是生鲜,还是社区O2O,都对成本、消费体验有更高的要求,此时落地配的开箱验货、半收半退、夜间送货、试穿试用等服务优势是快递企业所做不到的 。
而对于唯品会,在电商行业形成阿里、京东等几股头部势力的情况下想要突围,就要抓住巨头不屑一顾的下沉市场 。因此,唯品会定位于大牌特卖,并学习京东自建物流,只不过其抢占的是下沉市场 。同样是看中开箱验货、退货、下沉市场网络密度的优势,唯品会于2014年密集收购落地配公司布局网络;物流配送标准方面,做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次日达,承诺送货到门口、退货上门取货、7天无条件退货并补贴运费等服务 。唯品会自建物流的行为也一度被外界视为「小京东物流」 。
同样具有「京东物流」味道的一个举动也发生在阿里 。2018年,菜鸟深度整合五家配送合作方(万象、晟邦、东骏、芝麻开门和黄马甲),成立了「新零售配送联盟」 。今年5月份,丹鸟亮相,在「新零售」概念下,其定位是构建一张高效的S2B2b物流网络,服务于阿里整个新零售布局 。
在这个收编整合的时代,落地配算是从乱世中找到了归宿 。
成为筹码 在后续的发展中,从顺丰「触电」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到今年如风达停摆、品骏被关停,落地配的结局不是那么乐观 。
当唯品会正式宣布终止品骏的快递业务,并委托顺丰提供配送服务时,还透露了另一个细节——「唯品会还将保留物流仓库等核心资产」,这意味着唯品会不是不做物流,而是不做配送环节 。这再次将落地配企业搬上了台面 。
上述落地配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唯品会和顺丰的面孔都曾多次出现,踩过什么坑双方心里都有数 。唯品会要甩包袱,顺丰要抢市场,但二者都面临着尴尬的局面,当前的局势给了他们一个谈判的机会 。
一方面,今年以来二线快递举步维艰,倒闭消息频出,倘若品骏快递遭遇停摆、员工不欢而散的结局,于唯品会的品牌形象以及经营而言都会带来一定的伤害 。但对比同样是自建物流体系的京东,京东的履约费用率(履约费用/总营收)基本稳定在7%上下,而唯品会的履约费率则在9%上下,巨大成本压力下,其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建物流的价值 。
另一方面,对于顺丰而言,「中年危机论」此起彼伏,受经济下滑、无纸化办公及线上签约等的影响,高端商务件市场份额不断下滑 。同时,随着消费者对快递企业的不断教育,以及技术手段的不断应用和改造,加盟制快递的组织效率逐步提升,由此带来的是通达系的服务体验与顺丰的差距逐渐缩小 。在低成本、规模化、服务提升的极致性价比基础上,通达系逐步具备抢占商务件市场的能力 。近三年来,顺丰市场占有率从8.2%降到7.3%,仅从数字上就可以看到通达系的进攻猛烈,服务不再是护城河,成本才是 。
因此,今年5月份顺丰正式推出针对电商大客户的「特惠专配」产品,在其发布半年报的投资机构问答会上,顺丰相关负责人称,公司过去几年的持续投入提升了大网的装载能力,也产生了一定的冗余资源,借助填仓的理念,可以做出不会增加太多成本的新产品 。同时,这一新产品打破原有产品价格局限,填补价格区间空白,完善了顺丰的经济产品体系,不断贴近市场竞争 。
这一战略效果明显,数据显示,从5月份开始,顺丰业务量增速连续5个月提升,7月重回20%,8月突破30%,而9月同比增速高达35.52%,创出2018年5月以来的最快增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