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魏延怎么找,学《三十六计》

图为昭化古城的魏延石像 。诸葛亮死后,魏延终于可以单干了,但诸葛亮死前有遗言,班师回蜀,部队由长史杨仪接掌,而杨仪是个文官,长期与魏延不合,这已是第5次北伐了,魏延是前锋,机会很好,魏延就阻挡回撤,杨仪不听,魏延一生气就把栈道给烧了,杨仪认为魏延反了,要降魏,消息很多传回了成都,都说魏延反了,正好,给了杨仪处置魏延的借口,于是叫马岱给剁了 。
历史上的魏延有没有背叛蜀汉?

三十六计魏延怎么找,学《三十六计》


历史上的魏延没有背叛蜀汉,他的目的应该还是不服杨仪,只是做事过于冲动,结果反而送了自己的性命 。诸葛亮临死前下令杨仪主持蜀军撤退,魏延断后 。然而魏延和杨仪关系不和,加上他自诩为军中第一人,因此在诸葛亮死后拒绝奉命,还试图夺取兵权,失败以后魏延率军攻击杨仪,两个人还分别上书控告对方叛乱 。最后魏延兵败被杀,不过魏延虽然抗命不从,而且率部攻击友军,真的不是打算造反,而是他的性格过于急躁所致 。
魏延勇猛过人,是一员勇将,现在网上有些人认为他提出“子午谷奇谋”,认为他智勇双全,这个说法并不正确 。子午谷一说只见于《魏略》,《三国志》的记载是: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魏延每次出征,都要求自己单干,因此他只是想掌握更多的兵权而已,这与其说他智勇双全,不如说他不懂人情世故,每次都和领导唱反调,也亏得诸葛亮不和他计较 。
不过这倒是其次,关键魏延脾气一向很急躁,在一起讨论军务事宜的时候,一旦和杨仪发生争执,经常会直接拔刀威胁要杀死对方,“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 。在商议军务的会议上当着领导的面直接拔刀要杀人,哪怕不是真的动手,也可以想见魏延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 。这样的人你说他会深思熟虑,权衡利弊,然后发起叛乱……那真的是想多了,魏延纯粹是肌肉动作快过大脑,夺取兵权失败以后就习惯性的暴走,只不过这次没有诸葛亮来约束他,于是就把事情闹大了,最终导致了自己身死而已 。
出兵直指长安,诸葛亮为何不听魏延之计?
三十六计魏延怎么找,学《三十六计》


诸葛一生唯慬慎这是众所皆知的,也就是说冒险的事孔明不干 。魏延的子午谷计划拿现代语句叫《斩首行动》,与鄧艾渡阴平如同一辙,风险系数比较大,当年鄧艾率部渡阴平无路可走,率先用羊毛毡裏着从山上滚下来,两万多人活着的仅三千人不到,捣毁了刘禅的老巢,皇帝投降了,一切也就就绪了 。子午谷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即使暂偷袭成功,长安还有几万兵马,守不住了尚可边战边退,拿下长安也未必能守住,要看看魏国的实力,蜀国的后续部队能否跟上,如被打个阻击战,那魏延有限的部队就成了孤军深入,因为魏军没受到任何重创,实力雄厚魏延就会面临被全歼的危险,魏延带五千精兵,翻过子午谷也就乘下半数,且长安城墙坚固,这样冒险的计划诸葛肯定不会同意,这理由并不难解释 。
魏延聪明绝顶,为蜀国立下汗马功劳,怎么看待魏延的死?
三十六计魏延怎么找,学《三十六计》


魏延,原是刘表的部下,刘表死后,他起兵反叛,投奔刘备,没有成功 ,就转而投靠长沙太守韩玄,关云长攻打长沙,魏延趁机杀死韩玄,归顺了刘备,此后魏延一直处于诸葛亮的领导之下,但始终未得到重用,诸葛亮死后,魏延由于不甘屈服杨仪,被马岱杀死 。图为昭化古城的魏延石像 。魏延绝对是个将才,继关张马黄赵之后,当之无愧的蜀汉第一猛将,亏就亏在《三国演义》把他给写歪了,说此人脑后有反骨,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地而献其城,是不义也,如此不忠不义之人,何以为臣?其实魏延一生就反过一次,而且性质还不同 。

推荐阅读